《经颅磁刺激》ppt课件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

ID:24824186

大小:767.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1-16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_第1页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_第2页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_第3页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_第4页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颅磁刺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颅磁刺激简介1985年Barker首次发表了TMS的论文报道1992年出现了第一台重频磁刺激器按刺激脉冲不同,我们可以将TMS分为三种刺激模式单脉冲TMS(single-pulseTMS,sTMS)、对脉冲TMS(paired-pulseTMS,pTMS)和重复性TMS(repetitiveTMS,rTMS)简介rTMS与TMS不同的是1.在神经元不应期也能够进行刺激。2.rTMS对皮层产生功能性的影响高频刺激(15~25Hz)可能增加局部代谢低频刺激(1~5Hz)降低局部代谢兴奋性的指标参数:1.运动阈值(motorthresholds,MT)即TMS作用于运动皮层可引

2、起所支配肌肉收缩的最小强度;2.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s,MEPs)的波幅;设备两个部分组成PowerGenerators刺激线圈设备线圈圆形线圈蝶形线圈静态液冷(低耗能)动态液冷(高耗能)线圈磁场分布于距离成反比,所以要贴近患者头部45度方向诱发最高刺激原理电磁现象:电流通过一个线圈可以产生磁力线,磁力线可使临近的线圈内产生逆向电流。经颅刺激时,脉冲磁场在皮层中间神经元产生感应电流经颅磁刺激的电容器内的电荷迅速释放时,产生的电流通过刺激线圈,产生磁力线,磁力线以较小的阻力无创伤地穿透颅骨,到达皮层,在皮层内产生可传导的逆向电流,从而改变皮层

3、的兴奋性rTMS原理短暂,强大磁场脉冲重复施加在皮层上线圈产生的磁场穿过头皮和颅骨,在皮层上诱导出电流,引起神经元兴奋效应动作改变脑血流和代谢干扰说话和视觉情绪改变安全性rTMS技术是安全的,但仍有潜在的副作用:高频rTMS(>10Hz)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特别对有癫痫家族史者要慎重,必要做时要配备所有抢救设施。但低频rTMS(<8Hz)则相对安全,有报道已用于癫痫病人受试者和操作者应戴耳罩以保护听力应用TMS应用于脑功能检测单脉冲TMS通过刺激运动皮层在对侧肢体肌肉诱发的MEP研究运动通路的功能,是诊断运动系统病变的客观手段之一临床治疗应用rTMS可通过不同频率刺激对皮层产

4、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开辟了临床应用的新领域,如用于认知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语言中枢的定位及治疗方面的应用等脑功能检测评价皮质脊髓束的传导性1.CMCT(脑皮质到脊髓α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时间):皮质脊髓束的脱髓鞘、退行性、缺血性变化及脊髓病等将导致CMCT延长,2.MEPs波:反映周围神经功能评价皮质的兴奋性1.运动阈值:评价皮质脊髓束的兴奋性2.皮质静息期:对评价癫痫、脑卒中、运动异常、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偏头痛和破伤风等疾病有一定意义3.皮质内抑制及易化:探明各种神经、精神性疾病时半球间、不同脑区间的病理联络机制的研究临床应用帕金森病癫痫肌张力异常和抽动障碍抑郁症顽固性

5、幻听阴性症状强迫症PTSD焦虑AndmorerTMS治疗的原则安全性原则选择正确的刺激部位选择正确的刺激模式安全性原则排除标准:1.患者脑内靠近刺激线圈处有金属材料2.有起搏器3.有癫痫发作风险:颅脑疾病、创伤、特发性癫痫、近期服用三环类等降低痫性发作阈值药物、严重酗酒及使用神经兴奋性药物者刺激时间: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控制刺激间隔: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控制常见副作用癫痫风险其诱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为颅脑肿瘤、卒中、炎症、严重创伤、颅高压、特发性癫痫、未加控制的癫痫、近期服用三环类镇静安眠等降低痫性发作阈值药物、严重酗酒及使用神经兴奋性药物者局部不适和疼痛头痛神经认知的改变听力的副

6、作用一般这些副作用都可以耐受,超过90%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如何选择正确的刺激部位、模式根据疾病来定部位和刺激模式抑郁、焦虑等刺激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高频刺激左侧DLPFC低频刺激右侧DLPFC定位的方法:1.5厘米法2.将来可以使用神经导航技术幻听刺激颞顶区rTMS与抑郁症是否需要使用rTMS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率50%患者没有寻求帮助50%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抑郁症50%患者没有接受充分的治疗接受治疗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足50%)现有治疗抑郁的手段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脑刺激技术(rTMS是其中之一,可作为电休克的替代)rTMS与抑郁症很多

7、对照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TMS)是严重抑郁症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最近BiolPsychiatry2007,62:1208)优势在于无创和对皮层功能的高聚焦额区rTMS可以调整额叶-边缘环路功能,可逆的改变重症抑郁rTMS治疗抑郁症机理PET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左侧DLPFC代谢下降rTMS可以使得DLPFC代谢改变rTMS增加BDNF的mRNA表达rTMS治疗抑郁症的模式刺激部位:DLPFC刺激量:刺激运动阈值MT的90-100%频率:15HZ,50个刺激为一串,40-50串休息60-120秒,再下一个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