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

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

ID:2501520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_第1页
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_第2页
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_第3页
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_第4页
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

2、第1   摘要  本文分析了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纽带,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金融改革尝试及爆发后的金融改革措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对助推韩国经济腾飞和复兴的金融改革作了总体上的回顾。  一、韩国金融体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1997年第四季度发生的韩国金融危机是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当时的金大中政府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过多地介入经济领域,使得各种市场不能顺畅地发挥各自功能,特别是金融体制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可概述为如下几方面:  (一)金融体制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多  长期以来,韩国实行“官制金融”,政府将金融业作为执行宏观经济计划和

3、产业政策的工具,直接控制银行的信贷经营,以及市场交易活动范围等。虽然这种金融体制对政府集中资金发展经济尤其是在推动一些重要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相当深刻。它严重剥夺了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银行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能力,致使银行出现大量“人情贷款”、“优惠贷款”,形成“银行超贷”、“企业超借”现象。据资料显示,从1993年起,韩国政府干预性贷款占主要银行贷款总额的60%以上。仅1997年上半年,韩国政府就强迫商业银行、综合金融公司向5家濒临倒闭的企业集团提供贷款22万亿韩元(占全年货币供应量的10%)。结果是银行资本的很大一部分源源不断地流入不良大企业手中。韩国银行的不良债

4、权,波及汇市、股市,进而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二)对外负债过多,债务结构不合理  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积累不足,储蓄率低于投资率,因此经济增长的重要资金源于外债举借。至1997年11月,韩国的外债余额达到1569亿美元。由于缺乏有效的外债管理机制,中短期债务比例过高。在1569亿美元外债余额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占2/3,仅1998年3月底前需偿还的债务即达216亿美元,在全球各国短期债务余额中所占比例最高。而且多年来韩国的偿债率均在45%以上,大大高于20%的国际公认债务安全警戒线。同时,韩国的外债使用不当,出现“短筹长贷”、“短债长用”等现象,所占比例高达2/3。此外,

5、韩国银行还用短期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证券投机,购买了泰国、印尼、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的数十亿美元的债券,后因一些国家货币贬值损失惨重。加之韩国那些年贸易逆差扩大,外汇储备严重短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国际支付危机。另外,高负债经营亦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仅1997年,韩国就有17000家企业发生了支付危机。  (三)政企关系暧昧不清,大企业畸形发展  对于有政府扶持的韩国大企业来说,占领市场份额远比获取近期利益重要,因此他们乘韩国“官制金融”体制之隙,政经勾结,助长腐败。例如,根据韩国银行法规定,企业从银行贷款不得超过本公司所持股本的15%。在韩宝集团陷入经营困境的情况下,各大银行尽管明知韩

6、宝集团无力偿还贷款,但迫于政府官员压力,仍然提供超过韩宝集团本身股本200倍的贷款额,从而造成大量的不良债权,使韩国银行深受其害。1997年底韩国排名前30家大企业集团自有资产比率平均为18.2%,负债率高达449%,负债率是美国(160%)的2.8倍,日本(85%)的5.2倍。  二、金融危机爆发前,韩国政府的金融体制改革  (一)进行金融自由化尝试  1972年起韩国政府加速培育和扶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市场(如证券市场、企业短期融资票据市场等)。政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有组织的金融机构吸引地下金融市场的游资向企业融资,以弥补商业银行系统资金供应的不足。进入80年代,政府逐步放松了对利

7、率的干预和控制。1981年,企业短期融资票据市场的利率全部开放,企业中、长期债券的利率可在银行利率的上下各100个基本点内自由浮动;1982年,取消了一般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之间的利率差;随后几年,其它融资工具,如可转让企业债券、可转让大额存单等的利率也被放开。与此同时,为提高银行的经营自由度,1982年政府宣布放弃对银行的信贷规模和额度的直接控制,转为通过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进行间接控制。随后,韩国货币当局把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从70年代的23%调低到5.5%,以期扩大银行自由放款的数量和利润。  (二)进一步放松管制,开放市场,推进金融国际化  在金融市场准入方面,韩国政府

8、首先从国有的商业银行中抽出股份,对其进行私有化,同时为防止国内大财团对银行的垄断,规定每个股东所持的股份不得超过总股本的8%。1982年起放松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一年内旋即成立了12家短期信贷金融公司和57个合作基金。1986年,国内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被允许自由设立分支机构。  为增强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并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政府于1984年批准成立了两家与外资银行合资的商业银行。随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