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

ID:25096710

大小:75.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8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_第1页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_第2页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_第3页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_第4页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第1篇: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端重要性。为此,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从教育平台、教学手段、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保证组织、师资、制度、资金“四到位”,才能形成教育工作合力,不断提高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明,形成博大精深

2、、异彩纷呈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将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其精髓,不仅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3、观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厚实的精神根基。习近平同志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习近平同志还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在新时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2.加强青少年学生中华优

4、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还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只有加强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寄托着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少年

5、的殷切期望,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身必须确立的成才目标。  3.加强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形势下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当前,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不断充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以各种载体和有效途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有机融入到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领域,并渗透到各环节,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使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能真正把握

6、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历史发展证明,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生命力。广大青少年将来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中国梦”的实现者,也是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力量。因此,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7、能够使广大青少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并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事业中去,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二、当前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校开展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有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途径狭窄。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还仅仅局限于校内,局限于课堂,而课外、校外的活动还没有真正进入教育视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自课堂学习,而缺乏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此外,多数学校也缺乏多样化、个性化

8、的教育载体,例如教育读本、专题网站、特色景观宣传标语等。  二是教学手段单一。受教师人文素质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往往采用简单的识记型教学模式,照本宣科。重知识讲授、轻精神熏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难以让学生真心喜欢传统文化,并真正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三是激励机制缺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传统文化在学生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太少。因此,学生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