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文化

孔子与儒家文化

ID:25197479

大小:7.8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1-17

孔子与儒家文化_第1页
孔子与儒家文化_第2页
孔子与儒家文化_第3页
孔子与儒家文化_第4页
孔子与儒家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儒家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与儒家文化一、孔子其人(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和价值观,濡染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一、孔子其人:1、孔子的身世:父亲:叔梁纥(鲁国有名的武士,66岁)母亲:顔正在(未满20岁)字、名的由来: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2、孔子的经历:委吏(会计)、乘田(管理畜牧)、讲学、从政(中都宰、司寇、摄行相事)、周游列国14

2、年、晚年致力于教育、编著文集3、孔子的地位(1)先秦,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对其学说毁誉不一。(2)汉代,孔子地位愈来愈高,神化其人及其思想,变为神人和神学。(3)宋元时期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被神化。(4)过去一百年的认知:从“尊崇”到“批判”,再到“客观审视、合理扬弃”的脉络。“五四”时期,曾受到“新文化”领军人士的猛烈批判和攻击。“文化大革命”中,“批孔”运动使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文革”后,“批孔”运动被否定,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也渐趋正面。有人认为,从八九十年代儒学成为显学、祭孔仪式恢复,到民间教育中出现的“亲子读经”等现象,孔子思想的地位在提高。2003中国曲阜国

3、际孔子文化节大型活动之一——祭山大典,在孔子诞生地尼山隆重举行。(9月27日上午9时30分)2004年祭孔仪式,始为官方行为。图为曲阜市长朗诵祭孔文孔府即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府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贵族庄园,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合一的典型建筑。占地16公顷有厅、堂、楼、房463间,三路布局,九进院落,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孔府孔子去世后,子孙一直依庙居住,孔府始建于宋宝元年(103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朱元璋诏令衍圣公设置官司署,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主要职责是奉祀孔子、护卫孔子林庙,宋以后陆续增加了管理孔氏族人管理先贤先儒后裔等职责

4、。   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孔庙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北宋,明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

5、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太和元气”是赞誉孔子的学术思想如同太空天体,循环往复、永恒长存。亦称宣圣林、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约1.1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有坟冢10万余座,历代石仪85对,墓碑400通,乔木42000余株,已延续2400余年,林内树株经历代种植、保护,松柏苍郁,古木参天,形成了一人造大园林。孔林现有林墙周长5591米,总面积183.33公顷。孔林万古长春坊至圣林坊二林门颜回颜回:(前521~前481年)春

6、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4、孔子整理的文献1、《诗》:将读诗与做人联系起来。2、《书》:体会先王如何治理国家政事。3、《礼》:《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

7、。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实践。4、《乐》:认为音乐是道德教化的内容。5、《易》:用力甚勤,爱不释手。6、《春秋》:编撰整理。二、儒家思想的体系核心:(1)社会理想:恢复周礼,希望回到“礼乐征伐”的西周时代使社会归于一种秩序竟井然,长幼尊卑各得其所的状态。(2)思想核心:“仁”,规范人的行为思想。“礼”,规范社会秩序。什么是“仁”?——是人们追求目标和应当达到的思想境界,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规范。不断追求:“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