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ID:2520359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_第1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_第2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_第3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_第4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论文.freel2,2009年辽西北发生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产量损失严重。1.3灾害性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本来就多变,而且变率比较高,辽宁省农业总是旱涝不断,这是一个常态。但是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率正在加快、强度正在加强。其原因,一是季风气候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性;二是气候变化致使这种变化的幅度加大、强度增强,导致了灾害性天气的频发。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使产量波动大。最近30年,辽宁省粮食作物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绝对损失量和相对损失量都在增加。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把气候本身的规律和“人为因素影响使灾害

2、天气变化加大”这种规律的认识统一到对农业生产的决策中去,也就是要把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作为农业生产安排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虑。1.4霜期延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辽宁省生长季≥10℃界限温度的积温值在近50年明显增加,生长季3300℃有效积温(大于10℃)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空间分布变化不明显,铁岭无霜期158~159d,但在近20年里该积温线明显向外扩张,铁岭无霜期为166~168d。无霜期延长,使作物品种由中早熟型向中晚熟型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出现适应性调整,这种变化直接导致现有农业生产的地理布局发生改变。1.5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使辽北

3、地区冬季冻土期缩短,冻土层厚度变薄,有利于病虫害的安全越冬,使越冬虫源、菌源增加,起始发育时间提前,发育速度加快,周期缩短,繁殖力增强,虫害越冬界限向北扩展,危害范围扩大,病虫害危害时间延长,程度加重。造成越冬病虫卵死亡率降低,病虫害大面积发生3-4。2对策2.1提前玉米播期玉米是喜温作物,对土壤及外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水分正常的情况下,日均气温稳定≥8℃时是玉米适宜播种期。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积温增加,可减少中、早熟品种种植范围,扩大玉米晚熟品种种植范围,整体使玉米播期提前。这不但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避免热量浪费,同时也促进玉米单位产量的提高。就辽北而言,玉米播期由20世纪80年代的4月

4、中旬到现在的4月上旬,播期提前了4~6d。2.2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在辽宁,水稻主产区基本具备灌溉条件,随着气候变暖,水稻产量形成期低温天气出现频率减少,低温冷害几率低,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8d左右,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以提高产量。辽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66.67万hm2,铁岭种植面积也达到6.67万hm2左右。2.3调整种植结构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根据未来光、温、水资源匹配状况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布局,采用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及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在改革种植结构时要深刻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而开展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防御农业

5、气象灾害的研究。2.4选择抗逆性品种应该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加强对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投入,有计划地培育和选育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近年来,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在作物和品种布局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使自然灾害“受体”改变,加剧了灾害风险,旱涝灾害、冻害等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加大,原因就是很多作物品种的高产性状上去了,抗逆性状下来了。东北地区玉米从中早熟发展到中晚熟,到晚熟,其受秋季低温影响的风险肯定加大了。因此,在选择品种时,不能单一追求高产,还要充分考虑品种的抗逆等性状。农业科学研究中不仅要注重提高作物单产、改善品质,还要考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5

6、加强农田生态保护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有效利用水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增加灌溉和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以提高农作物适应能力;保护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施用无公害农药控制有害杂草、害虫发生,严格控制残留;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学肥料的施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增加农田生态承载力,同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使农田生产赖以存在的土壤、水源、空气等一切要素向良性方向发展。2.6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变数,发展新的适应现在和未来气侯变化的应用技术十分迫切。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因地制宜采取适应措施,包括根据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调整农业结构,即要在适宜的

7、时间、地点种植最适宜的作物;加强管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根据未来的气候变化预测改善灌溉和排水设施;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抵御能力;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从防范气候变化的风险角度来看,农业生产应当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农业灾害的监测评估;加强培训和服务,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