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ID:25205349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8

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_第1页
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_第2页
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_第3页
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_第4页
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缔造美妙琴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然,缔造美妙琴声[自然,缔造美妙琴声]2011年的第一篇博文,就以琵琶开始吧,本晴我学琵琶这六年来,的确是经历了不少的酸甜苦辣,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我对琵琶的爱,呵呵,自然,缔造美妙琴声。自从在微博中与吴玉霞老师交流以来,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什么事情都要顺其自然,弹琴是如此,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下面开始独白这两个月以来的心得喽说实话我这几年以来,练琴都是刻意的用力,举例说明吧,比如说轮指,要求五个手指音色平均,这无疑要加强右手名指和小指的力量,在吴玉霞老师启发我之前,我都是刻意的去用力,结果不但力量没上去,而且名指和小指的那一侧肌肉还火辣辣的疼,反而适得其反

2、了,有一天我就这一问题在微博上就如何加强轮指颗粒性和均衡度的问题上请教吴玉霞老师,吴老师告诉我:轮指的均衡和颗粒性要在自然的状态下,不能刻意的去用力,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吴老师的意思,后来我去我的琵琶老师那里,高考之前的最后一堂课,老师告诉我:你的力量还没有传达到指尖上,全部集中在小臂当我问到老师如何去解决时,老师告诉我,全身心的放松,自然用力,功力到了指尖力量自然就上来了,此时此刻我恍然大悟,才领略到吴老师告诉我的那句话。后来我抱起琵琶来试一试,自然状态下的声音真是好听,用这种方法来加强指尖力量是再好不过了,除了我自己需要努力修行外,也感谢两位良师益友的引领,我会好好努力,奏

3、出更动人的音乐的另外在弹曲子时,我总是绷着一根神经,总是担心出错,另外总是盲目在速度上求快,结果我那紧张的神经不但对我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使我的乐曲出现了好几处错误和停顿,乐曲当中的思想和情感更是无从表达,心得体会《自然,缔造美妙琴声》(..)。最近几个月,我渐渐领略到,艺术是用来欣赏的,是用来享受的,在表达时要使自己的心放下来,用最自然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快速技巧也是从慢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要想一步到位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在快速技巧的练习上与音乐的表达上都要顺其自然,才能显出音乐的魅力,才能把琵琶那丰富的表现力发挥的更为淋漓尽致。演奏琵琶时,背板要与身体呈45度左右的夹角,这样

4、既方便了在换把跳把时能够找到所需要的品位,也有利于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表现乐曲情感和展现脸部表情,说到情感和表情,我想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内心的感情被音乐触动了之后,通过脸部表情来表达出来,才是最真挚,最美妙的,有些演奏者只是通过脸部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来哗众取宠,这种做法不但不会引起听众和观众的共鸣,而且还使艺术本身失去了价值。更是对民族艺术的侮辱,所以我们大家在弹起自己心爱的琵琶时,一定要做到心领神会,回归艺术本身的纯粹和高贵,把琵琶的美最自然的表现出来,用心体会和表达琵琶音乐中的博大精深和传承传播琵琶艺术,才是我们这一代琵琶人应该做的。对于那些哗众取宠,外表动作华丽,对

5、琵琶音乐本身的领略却是空空如也的演奏者和教师,我们应该极力谴责,力保民族艺术的精华不被污染。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表达顺其自然对于艺术修养重要性,弹琴要顺其自然,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不是吗?本晴我才疏学浅,发表下自己在琵琶上的心得与体会,欢迎同仁们交流并指正呵呵,就到这里吧,以后我会在此博客发表更多更深的心得体会,一次作为开始吧祝愿同仁们前辈们和老师们弹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携手把我国的琵琶艺术发扬光大!(中国大学网)自然,缔造美妙琴声2  第2篇上海自然博物馆有感  〖预览〗听说上海博物馆要从旧址搬走了,那里有许多上海长大的80后的儿时的回忆,于是去匆匆重温

6、了一下。西洋风格的老建筑,门口的大石阶,虽然规模不大,还被延安高架路盖过了风头,但也感觉得到一点纽约NMNH的气质。门票多年以来都是5块,算是最平民的豪华博物馆了吧。自然博物馆自然是要看恐龙的。一进馆,巨大的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就占据这中央大厅的中央。虽然当时对这些大型食草蜥脚类复原的姿态与现在的认识有所不同,但这更留下了它在许多人心中的深刻印象。马门溪龙更可能的姿态是脖子和尾巴分别向前后平伸以保持身体平衡,尾巴不拖地,头只是稍微扬起,不会因为长脖子对位置太高的大脑造成供血不足。当事人回忆:“我小时候真的被门口的那个东西(合川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

7、shochuanensis)吓哭过,好多次……”我表示我小时候每想到此货总是在想吃合川桃片,于是这几乎是我小时候说得最多的恐龙了。马门溪龙旁边的家伙是我们的本土剑龙:多棘沱江龙Tuojiangosaurusmultispinus,同样在川渝一带出土,它有15对棘板,数目是已发现的剑龙科中最多的——当然这是博物馆里的说明介绍的,不知现在更新没有。这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种中国剑龙,还有一副化石在伦敦自然博物馆。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历史的印记了,它们永……自然,缔造美妙琴声3  第3篇《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预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