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ID:25217609

大小:743.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18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1页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2页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3页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4页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1管理资料一、行为的基本理论二、传播的基本理论三、教育的基本理论2一、行为的基本理论3一、行为的基本理论(一)行为的概念与行为的形成人类的行为是一系列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现象综合于人类身上的行动表现。行为是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人的行为有本能的和社会的两大类。 人的生物属性决定人类各种本能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睡眠行为、自我防御行为等。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的社会行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意识,思想

2、意识又决定人的行为。除了本能行为已外,人在后天习得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行为。4人类行为是随着生命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行为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被动发展阶段(0~3岁):主要依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驱使发展行为,这个阶段的行为虽然大都是被动发展,但很容易被训练,通过训练培养出一些基本行为。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在此阶段人的行为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这种意识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但缺乏认知和调整。53、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对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

3、己的行为发展。这种自我行为调整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的不断适应逐步实现的,在成长中发展起来的行为大都已经定型。4、完善巩固阶段(发生在成年后,持续终身):保持到成年后的行为虽然大部分已经定型,但随着时代、环境、社会和个人状况的不断变化,行为也有所调整、充实、完善和提高,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6(二)行为的影响因素1、生物因素:人的生物特征直接影响或者说直接与人的行为有关,如人类遗传的生物特性,人的性别和年龄,遗传基因的传递,使人类在长期进化中获得的行为得以继承,而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如吮吸行

4、为、摄食行为、眨眼行为、吞咽行为、睡眠行为等等,而人的性别也直接与人的行为有关,而随着性别特征的明显,行为特征也逐渐表现出来,年龄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7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影响行为,而行为又对环境造成影响。而环境既是行为的激发因素,又是其接受者。个体的性别、年龄及遗传影响不同,环境影响所表现出的对行为影响的作用亦不同。知识与态度、技术与技能、亲友的态度与个体关系密切,影响直接;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制度、法规、经济基础、事物发展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人的行为

5、的影响有的是间接性的,有的呈潜在性。健康教育要注意发挥上述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形成和促进作用。83、学习因素: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12岁以后到成年,行为发展进入自主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仅靠模仿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了,必须通过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使其认识目标行为,从理论上感受到自身对它的需要,从而学习并形成和巩固各种有益的行为。9(三)健康相关行为:“健康行为”指人类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1、健

6、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如定期检查身体、不吸烟、不酗酒、饮食有节等。包括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积极锻炼)、保健行为(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系统保健管理)、保护行为(调适、主动回避)、避免有害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戒除不良嗜好、求医遵医行为等。102、不健康行为:不健康行为是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可能增加疾病发生的危险、加重病情、促使疾病预后不良的行为,又称危害健康行为。如饭前便后不洗手、随地吐痰、吸烟、酗酒、久坐不起、经常吃油腻食物、偏食、生活不规律、不遵守交通规则、怀孕期间不到医院检查、

7、自我封闭等行为。11(四)行为改变——干预1、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信息:指人们传递和接受的信号,这里主要指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服务信息。知:认知,这里主要指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服务信息的知晓和理解。信:指人们对事物、信息、知识、思想、理念的信念和态度(包括价值观)。这里主要指对健康信息的相信,对健康价值的态度。行:即行为。这里主要指在健康知识和健康信念的动力下,以及在环境的影响或限定下产生的行为。健康行为又能产生和传递健康信息。12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息信念态度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132、促进行为改变的因

8、素:外因改变形为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对行为改变的支持度促成因素强化因素行为改变内因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技术与能力倾向因素143、行为干预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运用传播、教育、指导、说服、鼓励、限制等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称为行为干预或行为矫正。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采纳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54、采纳健康行为的不同阶段与干预策略接受健康教育,了解健康行为改变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