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

ID:25304566

大小:64.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9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_第1页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_第2页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_第3页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_第4页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护理进展  作者:陈本会,黎贵湘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关键词】呼吸衰竭  临床上不论基础疾病如何,凡动脉氧分压(PaO2)<7.9kPa(60mmHg)以下的状态持续4周以上者称慢性呼吸衰竭(简称慢性呼衰)[1]。无高碳酸血症者为Ⅰ型,伴高碳酸血症者为Ⅱ型,其临床主要特征是低氧伴高碳酸血症[2]。氧疗法是治疗慢性呼衰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纠正缺氧、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氧疗方法不当,护理不当,也能危害患者。现将慢性呼

2、衰患者氧疗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氧疗的方法  1.1鼻导管给氧鼻导管给氧为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给氧方法。鼻导管插入时应缓慢轻巧,深度相当于鼻尖到耳垂的2/3的距离[3]。李秀美等[4]曾对721例患者进行鼻导管插入长度的调查,结果证实以9cm为最佳,平均长度为9.44cm,最短为8.53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cm,此误差并不影响氧气的浓度。此法给氧最大的缺陷是机械刺激引起局部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呛咳、憋气致心搏呼吸停止,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鼻咽部吸氧逐渐被鼻前庭吸氧法所代替。由于鼻导管为橡胶或硅胶制品对鼻黏

3、膜有刺激作用,因此常出现鼻导管插入深度不够或患者擅自外拔现象。刘玉琴等[5]对40例开胸术后患者使用鼻导管吸氧插入不同深度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鼻导管插入4~6cm(鼻尖至耳垂的1/3)即可达到应有效果,还可减轻患者不适感。但<1/3长度时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差异显著,氧疗达不到效果。故笔者认为,鼻导管长度到底对氧疗效果影响如何,可进行大样本量的调查研究,使氧疗有效、舒适。  1.2鼻塞法给氧目前临床上以鼻塞法给氧最为常用。慢性呼衰患者多用此法给氧,给氧时将鼻塞塞入鼻孔,此法无导管刺激黏膜的特点,且鼻毛和黏膜对吸入的气体起过滤清洁的作用,保护呼吸道不受刺激或感染

4、,同时对氧气的温度有调节作用。鼻塞法给氧,是易于推广和应用的给氧方法[6]。其缺点是吸入氧浓度不稳定,不宜于重度缺氧患者使用。  1.3面罩法给氧此法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将面罩与面部密闭,以橡胶带固定。缺点是耗氧量大,患者有胸闷、憋气感。同时当服药、咳痰、进食时极为不便,故此法不易为患者接受[7]。  1.4呼吸器正压给氧慢性呼衰患者有严重通气障碍,自主呼吸微弱或无自主呼吸者,可通过此法给氧。Bone等[8]认为当PaO2为4.62kPa(35mmHg),血pH值为7.25时,必须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将供氧的管道与呼吸器相连接,通过人工气道给氧,浓

5、度在30%~50%以内,使PaO2稳定在6.6~7.98kPa即可。  1.5经气管切开处给氧经气管插管后如果考虑72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h仍不能拔管时,可进行气管切开给氧,需注意无菌操作,每日进行1~2次气切护理,保持窦道口的清洁,如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敷料。可选择一次性的吸痰管代替吸氧管,也可用无菌包装的乳胶尿管代替。吸氧管不宜太粗,由于吸氧管太粗使气管导管孔大部分被占据,一方面不利于肺内气体的交换,另一方面也对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不利[8]。目前临床上应用封闭式吸痰管和湿热交换器(简称人工鼻),使气道处

6、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持气道的湿化,并能有效地防止感染。  1.6经气管导管给氧经气管导管给氧(TranstrachealOxygenDelivery)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输氧新方法,国内尚未见临床报道。1982年Heimlich首先报道应用气管导管给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法是用16号的Teflon导管在第二、三气管软骨环之间插入气管给氧[9]。1985年Heimlich对导管进行改进,组成了微型导管(HMT),配以轻便氧气筒可随身携带,临床使用方便。此法克服了传统氧疗的缺点,并发症少,输氧效果好,耗氧量低,特别是慢性呼衰患者克服了传统的鼻导管和面罩吸

7、氧带来的并发症[10]。  2给氧的浓度  氧浓度可分为低浓度(24%~35%)给氧,中浓度(35%~60%)给氧,高浓度(60%~100%)给氧三种,低浓度给氧适合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中浓度及高浓度给氧适用于PaO2降低,而PaCO2正常或降低的患者。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须低浓度氧疗,流量控制在1~3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L/min以内,因为此类患者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呼吸主要靠缺氧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此时高浓度给氧使PaO2迅速升高超过8.0kPa(60mm

8、Hg)时,自主呼吸受到抑制,故慢性呼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