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

《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

ID:25356824

大小:1.91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1-19

《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HENGSHIGUIHUAYUANLIBIJI城市规划原理笔记=======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城市的产生1.居民点: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将农业和畜牧业从采集业中分离出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2.城市: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诞生了城市这种居民点的形式。n城市具有商品交换职能。n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伴随着私有制出现的。n城市是有史以来最集约的土地利用形式。(二)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的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1

2、.人口数量:将达到一定人口数量或一定人口密度的居民点2.产业构成:非农人口占有一定比例的居民点3.行政管辖:在行政区划中被确定为建制市或建制镇的居民点二、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农业社会)1.防御要求对城市的影响n影响内容:城市选址,城墙建设n历史实例:巴比伦两重城墙,罗马营寨城(斯卡莫奇理想平面),中国古代多套城墙2.社会形态对城市的影响n影响内容:功能分区,等级分化n历史实例:埃及卡洪城,德国吕贝克,魏邺城,隋唐长安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n影响内容:城市布局n历史实例:中国突出王权,以宫殿为中心欧洲突出神权,以教堂为中心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n影

3、响内容:城市分布n历史实例:中国是内向型经济,城市沿内河发展欧洲是外向型经济,城市沿海岸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工业社会)1.工业的空前发展与人口的大量集中2.工业与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布局3.城市与环境的矛盾凸显4.科技带来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高质量生活(三)二战以后城市的发展1.城市化在经济复苏后得以快速发展2.出现了郊区化现象3.城镇群以及城市密集区发展迅速三、城市化(一)释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含三方面内容:1.人口职业的转化2.产业结构的转化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化(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

4、升2.各种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长成正比(三)城市化进程的阶段:1.初期阶段:速度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30%以上。2.中期阶段:速度加快,在短时间内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60%以上。3.稳定阶段:42CHENGSHIGUIHUAYUANLIBIJI城市规划原理笔记农业现代化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剩余人口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常以阴阳五行和堪舆学的面目出现。通常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受儒家思想影

5、响,还强调城市的礼制功能和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1.夏:全面勘测国土,居民点开始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2.商:出现城市雏形,城市布局受迷信鬼神思想的影响较大。3.周:结束了游牧生活,兴建了丰、镐两座京城。洛邑城“如武王之意”按《周礼》的设想规划布局,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n《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除了布局,此书还规定了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等级差异。n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思想,建造了阖闾城。n《管子》:“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

6、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讲究功能分区,协调土地开垦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打破了《周礼》的单一布局模式。n《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的角度讲述了城市管理与发展的问题,开创了区域城镇规划的先河。4.秦:象天法地,注重方位,以天体星象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受神秘主义影响。5.汉:早期布局并不规则,后王莽以《周礼》为准绳规划洛邑城。6.三国:以曹魏的邺城为代表,城市布局讲究功能分区,以宫城中心,结构严谨。7.南北朝:佛道思想影响规划,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形胜观念,信仰和文化功能。8.隋唐:以宇文恺长安城为例:城市中轴对称,

7、有规整的方格网,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实行里坊制。9.五代:柴荣诏书论述了城市改建和扩建的问题。10.宋:里坊制度被废除,出现了街巷形态。11.元:大都规划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中的空间布局制度,又结合了当时的特定要求。在中国规划史上影响巨大。(二)西方古代1.希腊:出现了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反映了希腊市民民主文化。代表城市有米利都。2.罗马:在征服地出现了大量营寨城,通常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四门,交点处为剧场或中心广场。3.欧洲中世纪:由于战事频繁,出现了以防御为出发点的规划模式。4.文艺复兴

8、时期:资产阶级的兴起,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