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

ID:2536148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_第4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摘要:学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关键词:语感;语感训练;语文教学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摘要:学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关键词:语感;语感训练;语文教学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

2、说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迅速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1加强语感实践训练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1.1诵读吟咏新课标提出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积累

3、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其语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美读吟诵的指导。指导朗读的关键之处,不应只注重节奏重音、急缓顿挫的标示,而应把重点放到朗读的根本——怎样在朗读中拓展想象、涵养美感上。通过吟咏诵读引导学生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以触发学生的语感。1.2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果,只有加强写作实践,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重视阅读和写作。关于读写能力问题,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说明读和写的联系

4、十分紧密。要能写,必须多读。对于中学生来说,重在多读、多涉猎、增见识,力求读懂,最好能背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逐渐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读和写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当然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2加强语感分析训练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语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2.1揣摩、品味语言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理解能力。理解作者的用意,就必须引

5、导学生细细揣摩。具体做法有:2.1.1根据语境,解读语意例如,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中的一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从字面来看,介绍墙外有两株枣树,从修辞来看,这利用“反复”修辞格没有必要,不如说成“我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还精炼些。但作者是有意这样写的,他隐含着作者寂寞、凄清、苦闷的心情。再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中,将“泻”换成“照”字,行不行?“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将“浮”换成“升”字,又是否可以呢?——不行。因为一个“泻”字,把本来静止

6、的月光写出动感来了;而用“浮”字,能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的出来。这就是依据语境分析词语而获得的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分析具体语境下词语或语句的不同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力。2.1.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在形象、情感的基础上,领悟出语言文字所蕴藉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体验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贺知章《回乡偶书》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字面上理解:孩子们看见陌生的老人走来,感到很奇怪,所以笑着寻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但

7、寄于孩童的“笑问”背后,则是诗人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客的悲凉。这看似平平淡淡的问话,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起。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言简而意丰。语感强的人不但能正确理解作品,还可将原作品的意蕴作新的开拓和补充,使阅读达到更高的层次。2.1.3运用想象,意会语言我们可以利用朗读后产生的直觉思维,调动学生过去的情感体验,力求让他们脑海中浮现出作品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而展开想象、创造意境,产生形象语感。这环节,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效果更好。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象那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勾勒出一幅清新、

8、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图。读朱自清的《绿》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