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

ID:25401133

大小:71.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_第1页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_第2页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_第3页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_第4页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洛阳诗韵》教学设计洛阳诗韵叶文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熟读课文;②、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选材与组材方法,把握主题;②、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学习欣赏文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作者对洛阳的喜爱之情;②、培养学生热爱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体会对祖国民族灿烂文化的遗产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文本:6通过多媒

2、体课件关于对洛阳文化遗产(白马寺、牡丹花、唐三彩、龙门石窟等)图片的展示,导入课文。二、走进文本:1、文题解读:诗韵——诗一般的韵味。2、走进作者:叶文玲,现代女作家,长期(24年)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3、简介洛阳:洛阳,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曾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做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都”,“九”虚指多。三、研习文本:1、诵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同学试读),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然后作一交流。2、学习生字词:课件展示:(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明白词

3、义))璀璨笑靥馈赠邙山龛笃诚贬谪氤氲谙熟棹才俊辈出姹紫嫣红摄人心魂浅笑盈盈指名诵读,集体诵读。3、初读文本,初味诗韵。⑴、参阅“课文导读”,了解文章梗概。⑵、再读文本,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生讨论,教师点拨)①思考:本文哪些部分、从哪几个不同的侧面摹写作为文化遗产“特殊况味”的洛阳?明确:课文第6—15自然段。从“6古、美、绝、奇”四个侧面集中摹写灿烂悠久文化遗产的洛阳。②、那么第1—5自然段写什么?明确: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③、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如何?明确:前后两部分是总分、前果后因的关系。4、再读文本,再品诗韵。⑴、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学生讨

4、论,教师点拨)①第一部分作者的感受具体是什么?明确:十分偏爱与笃诚的崇拜。②、作者偏爱和崇拜洛阳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表层是“机遇和亲缘”,深层是“特殊的况味”。⑵、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①、第6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和下文的关系如何?明确:过渡段,和下文是总分的关系(总领下文)。即第6自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②、课文第7—1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找出每一个层次的中心句。明确:四个层次,各层的中心句分别是“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5、”、“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四、探究文本:6快速浏览文本,探究下列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①、第1自然段中,哪个字最能浓缩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明确:“醉”②、分别找出第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说出彼此的不同。明确:第2自然段“洛阳是璀璨的一颗”,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重要的地理位置;第3自然段“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前者是暗喻,后者是明喻。③、根据上下文,文中“特殊的况味”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明确: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④、作者在写“洛阳

6、古”的时候,为什么说“白马寺这个‘第一’叫我感到真切实在”?明确:因为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是佛教之源”。⑤、“洛阳美”一段中“成了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是指什么?明确:牡丹花会。⑥、“洛阳绝”文段中“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什么?其中“‘走’向世界各地”和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和前文哪些地方相照应?其中“走”为何加引号?6明确:“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隋代的三彩骆驼;其中“‘走’向世界各地”和第8自然段中石塑白马从印度“走”进洛阳照应;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和第5自然段的“我”摘录“陆机入洛,噪起才名”古句慰

7、勉兄长相照应。其中“走”加引号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予了唐三彩生命的活力,意味这一艺术瑰宝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⑦、文中写“洛阳奇”的时候,先后写了哪些景观?写洛阳龙门石窟时运用了一组数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这部分文章先后写了两山夹伊水、龙门石窟、雄奇的奉先寺、洛阳游之壮美景观。运用数字是精确地说明龙门石窟“浩大辉煌”“凝聚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特点更为具体可感。五、课堂总结:游览洛阳就像在品味一首诗的韵味。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她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六、作业安排:课外搜

8、集整理古都文化材料,相互交流。附:板书设计:洛阳诗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