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生物学特性

草莓的生物学特性

ID:25415958

大小:51.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0

草莓的生物学特性_第1页
草莓的生物学特性_第2页
草莓的生物学特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草莓的生物学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草莓的生物学特性草莓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呈半平卧丛状生长,根系属须根系,在土壤中分较浅。草莓的茎呈短缩状,分地上和地下部分,地上短缩茎节间极短,节密集,其上密集轮生叶片,叶腋部位着生腋芽。地下短缩茎为多年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也可发育成不定根。匍匐茎是草莓的特殊地上茎,是其营养繁殖器官,茎细,节间长,一般座果后期发生,。叶属于基生三出复叶,呈螺旋状排列,在当年生新茎上总叶柄部与新茎连接部分,有两片托叶顶端膨大,圆锥形且肉质化。离生雄蕊20~35枚。雌蕊离生,呈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数目从60~600不等。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至多歧聚伞花序。果实为假果。果实成熟是果肉

2、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草莓的栽培习性草莓根系在土壤温度达到2℃时开始活动,在10℃时开始形成新根,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秋季温度降低到7~8℃时生长减弱。春季气温达5℃时植株开始萌芽,茎叶开始生长。草莓是喜光植物但又比较而阴。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颜色深,花芽发育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相反光照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叶柄及花序柄细。叶片色浅,花朵小,果实小,着色不良。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加上植株矮小,叶片较大,因此蒸发量大。在整个生长季节,叶片几乎都在不断地进行老叶死亡、新叶发生的过程,叶片更新频繁。这些特点,决定了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水

3、分的要求不同。开花期土壤的含水量应不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果实膨大及成熟期土壤的含水量应不低于80%,而秋季9,10月份,土壤持水量达60%即可,草莓不耐涝,要求土壤既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又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草莓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各种土壤都能生长。但由于是浅根性作物,要求肥沃、疏松、透水、通气的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草莓组培的原因草莓色泽鲜艳、果实香嫩多汁、甜酸适口、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一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冬令鲜果。随着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草莓的需求逐年增加。但目前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种性退化、病毒病严重等问题,致使草莓产量和质量

4、逐年下降。为解决此问题,以组织培养方法建立的草莓快繁脱毒系统,不仅比常规育苗繁殖系数高,生长旺盛,成活率高,并可预防病毒病,平均增产可达20%~30%左右,而且果形大,糖度增加3%~5%。日本静冈县的草莓生产,每3年就组培脱毒更新1次,明显提高了草莓产量和品质。我国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地也相继开展了草莓快繁、脱毒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草莓的病毒病传统栽培的草莓栽培品种普遍爱病毒感染。但是单一病毒感染,则不表现出症状,几种病毒重复感染时,植株表现明显的矮化,逐渐减产,果实变小,有时表现为花叶、黄边、斑驳等多种症状。这些病毒中,花叶病分布较广,感病植株变小,叶片局部变黄,

5、呈花叶状;有的仅叶肉变黄,叶脉仍是绿色,形成典型的"镶脉"。皱叶病则表现为新叶叶端不能正常展开而皱缩,皱缩外轻度黄化或干枯。轻性黄边病的典型症状为叶绿褪绿呈黄色或深橙色的镶边。斑驳病表现为新叶或老叶上方出现暗绿色,有隐约可见镶嵌斑块。以上病毒由蚜虫传播。五、草莓组织培养技术草莓脱毒技术的应用:其有以下几种:(一)热处理脱毒:草莓脱毒传统上采用热处理培养箱,在35~38℃条件下持续对种蕾处理5~6周,使病毒钝化失活。但由于热处理要求条件高,处理时间长,手续麻烦,费工费事,处理苗数少,成本高,而且只能去掉部分病毒,在生产上难以应用。同时长时间的高温处理,也有造成处理材料枯死的危

6、险。不同种类的病毒对热处理的反应差异较大。斑驳病毒热处理可使其不活化,38℃处理12天即达到目的;轻型黄边病毒处理作用稳定,长时间处理后可得胜匍匐枝繁殖;脉结病毒热处理也可脱毒;皱叶病毒38℃处理50天即不活化。(二)茎尖培养脱毒:于每年6月到8月,选取生长充实的匍匐茎或新生成的小秧苗。材料取回后,用手剥去外层大叶,在流水下冲洗1~2h,剥去几层小叶,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5%酒精浸泡1min,或用酒精棉擦洗芽面,再用0.1%升汞水消毒10~1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3~5次,用消毒纸吸干,逐层剥去顶芽外面的叶片,用解剖刀切大小为0.1~0.5mm的生长点,立即放在培养基(MS+

7、6-BA(0.5~1.5)mg/L+NAA0.1+3%蔗糖)上进行初代培养,每瓶放入1个生长点。5天以后,茎尖逐渐增大。在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周围如形成褐色物质,应尽早将外植体转入新鲜培养基中。一般培养到30天左右,外植体基部有很多芽出现,形成丛芽。(三)热处理加茎尖培养脱毒:于每年6月到8月,选取生长充实的匍匐茎或新生成的小秧苗。材料取回后,用手剥去外层大叶,在流水下冲洗1~2h,剥去几层小叶,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5%酒精浸泡1min,或用酒精棉擦洗芽面,再用0.1%升汞水消毒10~15min,最后用无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