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ID:25416441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_第1页
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_第2页
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_第3页
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_第4页
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针“通督调髓”法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作者:赵凌张富文张虹罗展朱蔓佳肖玺琪余昕李航郑立卿【摘要】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电针“通督调髓”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为针灸临床提供可靠证据。方法将纳入试验的64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电针组和药物组,共治疗8g/片。针灸针具:华佗牌30号1寸、1.5寸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电针仪:G6805Ⅱ(青岛产鑫升牌)。  1.3.2受试者的治疗  (1)一般治疗:在临床试验期间,为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如患者患有病例排除标准以外的基础疾病,则对与本病治疗无关的药物不作特殊的

2、限制,但不得使用血管扩张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吡咯烷类药物、抗氧化剂、雌激素等药物。(2)穴位选取:借鉴课题组成员以往进行的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精选出一组对认知功能改善有确切效果的头部穴位:四神聪、百会、神庭、风池(双),以达到“通督调髓”之效。(3)分组治疗:①电针组:患者一般采取背靠坐位,针刺穴位皮肤选用75%乙醇常规消毒,沿头皮成15°~30°斜刺进帽状腱膜下。风池进针时用1.5寸不锈钢毫针,针尖方向微向下,向鼻尖斜刺0.5~1.2寸。神庭、前神聪、百会进针时,针尖向前,左右神聪和后神聪针尖向百会,进针0.5~1寸,得气后在针柄上连接G6805Ⅱ电针治疗

3、仪,施以连续波,频率3~15Hz,强度2~4mA,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电针连接时,神庭、百会和左、右神聪为一组;前、后神聪和左、右风池为一组。每日一组,两组交替使用。其中,神庭接电针正极,左神聪接负极;百会接正极,右神聪接负极;前神聪接正极,左风池接负极;后神聪接正极,右风池接负极;电针治疗30min,每日1次,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周末休息),4g/次,3次/d,连续服用8.  2结果  2.1基线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HIS得分、MMSE量表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表1各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略) 

4、 2.2疗效指数比较  本中心试验结果表明,在对患者认知状况的改善上,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38.71%〔显效2例(6.45%),有效10例(32.26%)〕,电针组为43.34%〔显效2例(6.67%),有效11例(36.67%)〕;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前后MMSE量表总得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MMSE总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一、第二疗程后两组间MMSE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电针组在第一、第二疗程治疗后MMSE量表总得分均较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

5、.4治疗前后MMSE量表亚项得分比较  认知亚项评分比较: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其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治疗组第二疗程结束后的认知亚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记忆亚项评分比较: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亚项评分的组内比较显示,药物组在第二疗程治疗后的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电针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

6、。言语亚项评分比较: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间言语亚项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间得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第二疗程治疗后两组得分较治疗前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和视空间技能亚项评分比较:第一个疗程和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第二疗程治疗后得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电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2治疗前后MMSE量表总得分比较(略)表3治疗前后MMSE量表认知亚项评分比较

7、(略)  2.5安全性分析  在针刺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因针刺手法过重,取针操作不当,或患者体位不当,或患者饥饿、紧张、疲劳等原因,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断针,或针刺部位血肿、感染、损伤等。在本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均要求如实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以上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在该中心的试验过程中,有两例患者曾在取针时由于按压不足而出现过穴位处的出血伴有局部轻微血肿。针灸医师立即给予按压止血,经按压后血肿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