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

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

ID:25471022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摘要】综述了雄黄的化学成分、炮制工艺、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毒副反应,并对雄黄的制剂工艺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雄黄;化学成分;炮制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雄黄是中医内治外用常用药之一,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雄黄又名石黄,其性辛温、味苦,有毒。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含雄黄的中成药共26种,约占药典成方总数的4.6%[1]。传统医学认为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等功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医者将含雄黄的复方制剂或单方用于治

2、疗血液系统疾病、恶性淋巴系统疾病甚至实体瘤,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雄黄的化学成分、炮制工艺、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进行综述。1化学成分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s4S4或As2S2.freel)的雄黄对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徐辉碧等[34]从荷瘤种鼠抽取S180腹水瘤细胞,使用不同粒径不同剂量的雄黄混悬液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发现雄黄对S180肿瘤细胞具有毒杀作用。4.1.4增加细胞膜HSP70及MT蛋白表达汤毅珊等[35]将雄黄和安宫

3、牛黄散分别灌胃于SD大鼠试验中,发现用药后8h大鼠脑组织内的HSP70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能抑制外伤性脑水肿模型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释放。张晨等[26]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经硫化砷处理的K562细胞和耐药细胞K562ADM细胞膜HSP70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发现硫化砷能增加细胞膜HSP70蛋白表达,而其细胞凋亡率与膜HSP70的表达成一定的相关性,这种改变可能对细胞凋亡率产生一定影响。RomachEH.等[36]研究表明,砷使鼠肝内膜细胞内的MT基因表达增高,使细胞对砷

4、的耐受性比对照组细胞增加2.5倍。Shimizum.等[37]证实MT的表达在拮抗砷毒性及激活原癌基因中起重要作用。SusantoI等[38]研究表明砷诱导细胞MT量的增加不受细胞内水平的影响且MT的抗砷毒性比GSH更重要。4.2抗菌、抗病毒作用雄黄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色链珠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康永等[39]对雄黄体外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雄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进行了雄黄对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表明雄

5、黄能增强内皮系统(RES)的吞噬能力,且不影响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另外,雄黄及含雄黄复方治疗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皮肤感染与其具有解疫毒,燥湿祛风等作用有关。一过性细胞凋亡可能是控制细胞中病毒复制的普遍机制[40]。5毒副反应雄黄是一种含砷的化合物,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砷及其化合物的作用和危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国内早已出现了有关其毒性的文献报道[41~43]。砷是一种细胞原浆毒,进入机体后作用于酶系统,可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阻止细胞的氧化和呼吸,严重干扰细胞代谢、染色体结构、核

6、分裂等。受影响的重要酶系统有丙酮酸氧化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白介素1β转化酶(ICE)等。砷可致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和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砷对肾脏也有损害作用,李国明等[44]用雄黄给小鼠灌胃5周,发现低剂量组对肾脏损害不明显,而高剂量组对肾脏损害较为严重,肾小球充血较明显,细胞数增多,肾小囊腔明显狭窄,囊壁增厚,并有少量新月体形成。另外,砷可引发贫血及砷角化病等[45],长期大量使用雄黄可致突变,致癌,致畸[46]。6临床应用临床实践表明

7、,含雄黄复方常外用治疗病毒性皮肤感染、银屑病、小儿腮腺炎、乳痈、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含雄黄的复方制剂或单方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恶性淋巴系统疾病也取得了一定疗效。另外,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雄黄有望用于治疗胶质瘤[47]。7展望通过上述综述,使我们了解到雄黄不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另外,雄黄对机体的毒性作用除与使用剂量有关外,还与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存在状态及与其他物质的拮抗或协同作用等有关。尽管人

8、们对于雄黄的药用机理认识仍不十分清楚,但近年来雄黄及其复方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治疗中已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相应的基础研究也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雄黄进入体内如何降低其毒性,发挥其最佳生物学效应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随着高科技的引入,我们相信只要充分利用现代制剂手段如纳米科技,并按国际标准的要求全面提高中药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成为质量稳定可控、疗效可靠、制剂精良的现代中药,雄黄必将在今后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