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

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

ID:25544796

大小:7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1

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_第1页
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_第2页
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_第3页
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_第4页
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  为了推动和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向纵深发展,我国正在坚决有序地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对金融管理机构、金融经营机构、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市场进行调整和改革,尽快促进和保障我国金融事业、金融市场有序、健康、高效地发展。然而,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磨擦、碰撞,管理方面出现的较多漏洞,大肆进行金融犯罪活动。有关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等犯罪日趋猖獗,发案不断增多,手段不断翻新、犯罪金额越来越大,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和阻碍金融事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公害。现就海

2、南金融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作一分析探讨。  一、金融犯罪的特点  (一)金融犯罪类型多样化以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作为划分标准,可将金融犯罪案件分为三类。  1.牟利性金融犯罪。指行为人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而实施的有关金融犯罪,包括伪造、变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假币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逃汇罪等。该类金融犯罪的特点是行

3、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通过使用自己所掌握的虚假金融信用凭证或货币工具骗取财物。  2.占有性金融犯罪。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的有关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即刑法所规定的金融诈骗罪,包括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等。该类金融犯罪的特点在于行为人通过诈骗行为直接地非法占有被害人的财物,行为人无需以虚假的货币等进行交换而直接从被害人手中获得。  3.破坏性金融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而故意实施的扰乱、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包括违法向关

4、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使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等。该类金融犯罪的特点是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客观上实施了扰乱、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行为。  三种类型中已经发生的犯罪,有的已由司法机关审理终结,有的尚待处理,有的是犯罪分子作案后潜逃在外,有的是外来人员作案,一旦犯罪得逞便携款潜逃,无法追捕归案。  (二)犯罪数量逐年增多  金融犯罪呈起伏式上升趋势,目前仍有高发势头。  从1985年至1999年的金融犯罪(2000元以上)

5、发案数来看,出现过三个高潮:1984年因大规模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造成信贷规模失控,有人乘机进行贷款欺诈,使得1985年至1986年两年间出现第一个高发期。经过1年左右的“严打”,1988、1989年该类案件大幅下降,形成一个低发期。1990年国家紧缩银根,资金供求矛盾再度凸显,不法分子乘机进行包括金融欺诈在内的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结果1991年金融犯罪案件又大幅上升,出现第二个高发期。1991年7月至1992年6月,金融系统经过1年的“教育、清理、整顿”活动,金融犯罪数量又有所下降。1996、1997年,随着国家财政状况

6、的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多,金融犯罪活动再度猖獗,出现了第三个高发期,而且这次势头更猛。近几年来,金融犯罪随着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又逐渐增多,且上升幅度较大。尤其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旧金融体制的交替,管理结构的漏洞开始显露,多种信用工具的出现却又缺乏有力的监控,金融犯罪案件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全省四个中级法院受理的金融犯罪涉案人数多达40余名,其中有3名被告人因犯金融凭证诈骗罪被判死刑;受理案件数量,涉案人员数量和判处死刑人数均为历年之最。  (三)犯罪数额不断上升  金融犯罪尤其是非法拆借资金

7、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近几年来,金融系统的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些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办理储存业务、发放贷款的便利,收受储户存款,开出存单,资金不入帐,单位或者个人又以银行的名义私自放贷。这些行为逃避金融监督,扰乱了金融秩序,形成巨额资金的“体外循环”,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社会危害性特别严重。例如:1993年上半年,定安县农业银行资金严重紧缺,银行领导要求各信用社、储蓄所想尽办法做好吸储工作。被

8、告人林良开(原中国农业银行定安支行南门储蓄所主任)得知符孝良可以揽存,经过请示,银行领导决定可向揽存人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但其揽存资金的利息高于银行规定的利息,由使用人承担。于是,林良开先后找到符孝良和中安公司的潘法兴、张勤联系揽存事宜。潘法兴、张勤也乘机提出向银行贷款,银行领导表示同意,并告诉潘法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