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

ID:25549040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1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_第1页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_第2页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_第3页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_第4页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下的生态美学观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掀起了研究生态羌学的热潮,多数学者纷纷从中国古典中挖掘生态观,力图为生态美学寻找理论基点与历史渊源。本文立足生态美学的的哲学基础,围绕中国古典文中的和之美展开,重在挖掘以和为美的的生态理念,进而阐发其对生态美学构建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中国古典哲学;生态美学    一、生态美学思想的产生    生态美学思想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面临生存危机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是立足于自然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学术的现实而产生的,符合当代思

2、想状祝和历史发展潮流的一种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生态美学将和谐看做是最高的美学形态,这种和谐不仅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生态美学的深刻内涵是包含着新的时代内容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二、中国古典哲学是构建生态美学的思想资源    生态美学的哲学出发点应是本体存在论,而不是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是破坏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失衡的哲学思想基础。可以说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的本体存在论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哲学是

3、一种生存哲学,与今天所说的生态哲学很接近,它深刻地认识到入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其主宰者是天(自然)。庄子曰: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齐一。这种存在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主人,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相互依存的。从根本上说,人不可能战胜自然,人只能改变自然界某些局部的结构与外观。却不可能改变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有出路。因此,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思想传统,是构建现代生态哲学美学的丰富思想资源。    三、中国古典中以和为美的生态理念    中国古典美学对美的认识多

4、种多样,如有.L.以大为美、以善为美、充实之谓美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以自然之为美等观念,大多注重在审美活动中来看待美的本体及主体的美感生成,也就是注重从关系入手来认识美和追求美,和正是各种关系的和谐交融状态,因而被认为是美和美感生成的坚实基础,甚至和本身就被认为是一种美,是一种合规律、合目的的美。    1 中国古典以和为美的生态理念  中国哲学是重直觉和体悟的生命哲学,内蕴着强烈的整体意识,这种整体意识体现出一种与宇宙天地的有机结合的审美观。中国人的审美精神、艺术精神、理想观念、思想学说等等,总

5、是在这样一种宏大的宇宙天人合一的背景下来加以思考的,  天人之和是中国古代处理人与自然、神灵关系时追求的审美境界。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图式中,天与人是二位一体、可以相互感应的。人事要取得成功,必须求得冥冥之中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因此。人类必须竭力使自身与天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意识是研究构建生态美学所必须考虑的万法论葸识。  天人之和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构成人人之和。如儒家所讲的以长统幼、以父统子、以嫡统庶、以男统女等一系列宗法礼教原则,他们以此来实现孝、悌、忠、仁的和谐家庭关系,进

6、而促成社会的和谐。孔孟等先秦儒家无不试图说服统治者实行仁政,实现所谓的政通人和的理想社会。按照从天人之和到人人之和再到政通人和这一理路来建立国家,就是一种最原始的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和审美追求的体现。然而在对和之美的追求上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和尺度,这便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提到的中和这一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以和为美,就是以和谐、稳定、有序、均衡为特征的。而要达到这种和谐的美,就要寻求一个恰当的度。中国古代人依据执两用中的朴素的辨证思维,把中看作衡量和的唯一尺度,中即适中、合度、适度之义。它强调的是在矛盾

7、双方中不走极端,取其中。凡是在矛盾双方中取其中的,就是适度,就是美。因此,我们说的以和为美,实质上就是以中和为美。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亦无不显示出以和为美的鲜明倾向,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里仁为美,因为仁者能和:孔子还以君子之德为美,因为君子文质彬彬之揽乡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董仲舒认为养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饮食以和羹为美;音乐则以大和为至乐,并以敦和为旨归;诗为天入之合以具温柔敦厚的中和诗教为美,以得天人合一的意境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书法以神气冲和为妙;绘画崇尚虚实相生,闲和严静:服饰相体裁衣

8、,贵与貌相宜、与人相称。    2 中国古典以和为美的审美情感  中国古人的生态意识不仅表现在对大自然的崇敬上,而且表现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上。自然尽管是我国古人崇拜的对象,但并非某种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令他们恐惧的超验的存在,而是一个可亲可近的审美对象。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所谓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表征的都是这样一种将自然视为审美对象、欣赏对象的深层而普遍的审美意识,在我国古代特殊的天人关系中古人们萌生了强烈的尚和意识,对天地自然之和的殷切期冀自然地上升到审美的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