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v(x),ouseg(this)">其中:500)this.style.ouseg(this)">+sin(nπx/l)分别为第n阶面外("> 其中v(x),ouseg(this)">其中:500)this.style.ouseg(this)">+sin(nπx/l)分别为第n阶面外(" />
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ID:2556068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_第1页
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_第2页
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_第3页
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缓慢运动索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2、第1内容显示中500)this.style.ouseg(this)">其中v(x),ouseg(this)">其中:500)this.style.ouseg(this)">+sin(nπx/l)分别为第n阶面外(xoy)、面内(xoz)运动的模态方程。yn,zn为面外、面内第n阶模态坐标。则由索受扰微元的受力分析得如下所示的偏微分动力方程,500)this.style.ouseg(this)">假定索上各处张力相等。考虑各阶振型的正交性,并在[0,L]区间对x积分,由方程(5),(6)可进一步推得:500)this.s

3、tyle.ouseg(this)">其中:Yn,Zn为模态力。被积函数上标表示对x求i阶导数。则500)this.style.ouseg(this)">500)this.style.ouseg(this)">为结构阻尼系数,ρ为线密度,Fy,Fz为馈源舱所受的合力在局部坐标系xoy,xoz平面内的投影。2控制模型规律500)this.style.ouseg(this)">为抑制振动,由最优控制原理可求得各时刻最佳控制力T(t)。设t0,tf为初始、终止时刻,若取性能指标:500)this.style.ouseg(this)">引入协调变量λi

4、(t)(i=1,…,4),取Hamilton函数,可得相应协态方程和控制方程:500)this.style.ouseg(this)">设物体由静止开始,要求tf时x1=x2<ε,ε为最后结果的准确度。则有如下所示的边界条件,500)this.style.ouseg(this)">联立方程组(9),(11),并考虑边值条件,用拟线性法可求得各索最佳控制力T(t)的控制规律及绳索各时刻最大振幅的变化规律,步骤如下:Step1:将轨迹离散为n个点。Step2:将所要求的最后结果的准确度及初始值代入公式(11),并用龙格库塔法联立求解。Step3:

5、如结果满足要求转Step5,否则转Step4。Step4:将初始值代入公式(13),并用龙格库塔法联立求解,得出索力T的优化方向500)this.style.ouseg(this)">的值,更新索力为500)this.style.ouseg(this)">b为更新步长。重复Step2。Step5:判断是否为最后一个离散点是,结束程序,否则,将此点x末值作为下一点初始值,转Step2。通过计算可得到静态时空间任意位置六根索的力。同时利用达朗泊原理建立物体空间运动的动力方程,可解出各个时刻的索力。由于各位置上解不唯一,则可利用相应位置的最优控制力T

6、(t)作为筛选条件,选出最接近的一组力作为控制力。这样既能有效控制索的振动又可满足物体空间运动要求。3数值模拟计算设六个高2.5m的塔均匀分布在直径5米的圆周上,物体在高1m,半径为1米的圆上以每秒2cm的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取索直径为0.14厘米,物体质量M=4.025kg,索横截面A=0.0113cm2,ρ=0.000088kg/cm,物体运动一圈,为简单起见,以一根索为例,如图2、图3所示分别为索的出平面、在平面一阶模态振幅图。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如下结论:索的出平面和在平面的振幅并不相等(如图2和图3),出平面的振幅较大;由图可见当加上最优

7、控制力后,索的振幅得到有效地抑制;由于索的在平面和出平面的振幅不相等,因此从索轴向看去,索上任一点运动轨迹为一个椭圆。 500)this.style.ouseg(this)">500)this.style.ouseg(this)">4可行性讨论由于悬索馈源支撑结构系统特殊的柔性悬挂结构,使得各位置上索力存在多组解,文中提出在确保馈源舱运行精度的前提下,以绳索振动最小为目标,选取各位置力的方法,是一个离线的算法,因此,在工程应用中是可行的。5结束语通过上面的推导与计算,可得到如下结论:1.针对柔索的振动特点,讨论了索的振动规律,进而提出了基于哈

8、密尔顿原理的索振动抑制力的最优选择方法。2.由图2,3可见,加入控制力后,索振动得到了有效抑制。在平面可降低35%,出平面可降低42%。3.结果是在假定索为直线情况下得出的,而事实上应为悬链线,故该方法应做进一步的研究,并通过已做成的5m与50m模型予以验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