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ID:25712923

大小:1.6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2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_第1页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_第2页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_第3页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_第4页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远的丰碑———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由NordriDesign提供www.nordridesign.com杨靖宇——白山黑水慰英魂炒饭哥报废车永远的丰碑他是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2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

2、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3赵登禹——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进攻宛平城,第29军奋起反击。29军军长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7月28日,日军调集重兵并动用30多架飞机发起猛攻,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我方伤亡较大。此时,赵登禹临危不惧,亲自率卫士30余人,指挥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进行激烈的厮杀。这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

3、红门一带。日军窥出赵登禹准备退到大红门的意图,抢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了机枪,以火力封锁道路。为激励将士,赵登禹乘坐车子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不幸的是在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炸毁,赵登禹身受重伤,警卫劝其立即撤退到安全地方,赵登禹不肯,反而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这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使其昏迷过去。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北平城里的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说完就停止了呼吸。这是素有打虎将军之称的赵登禹在阵亡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他也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师长。当时,赵登禹年仅39岁,长子

4、赵学武只有4岁,长女赵学芬才2岁,次女赵学芳尚在母腹未出生。4马本斋——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5马本斋——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

5、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6冷云——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冷云,原名郑香芝,是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的带头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5年在桦川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冷云参加东北抗联第5军。毕业后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10月,

6、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7冷云——八女英灵,永垂不朽记冷云——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长陈雷系冷云当年师范学校同学怒视敌围重重,弹尽枪空,此际该如何?不陷缧绁遭凌辱,携手踏入清波。忠烈儿女,毅然归去,浩泪伤同学,神凝长天一色。8“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

7、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下面讲讲“八女投江”的故事9后半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