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

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

ID:25749797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_第1页
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_第2页
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_第3页
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_第4页
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及审查判断  翻供是指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被告人进行了有罪供述后又推翻其全部或部分的供述。被告人的口供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之一,对其认定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否清楚。被告人翻供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人员对口供的正确认定和运用。因此,研究如何正确地判断翻供,在刑事诉讼实践中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被告人翻供的原因及审查判断谈点浅见。  一、被告人翻供的原因  1.刑讯逼供、诱供引起被告人翻供。犯罪事件发生后,捕获犯罪嫌疑人是侦查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些侦查人员因存在

2、不正当的求功心理,而不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对犯罪嫌疑人采用刑讯逼供的方式,致使犯罪嫌疑人供认。这种方法也确实使一些抵抗的真凶供出了自己所犯罪行,从而使案件得以侦破,但也使一些无辜者蒙冤受屈,违心地供认犯罪,当案件移送到其他机关时,便会发生翻供。  2.家属、律师通风报信引起被告人翻供。有的被告人在被羁押后刚受到审讯时,内心十分恐惧,不具有对付侦查的条件和能力,便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属通过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律师,将外面的情况向被告人通风报信,从而使被告人推翻以前的真实

3、供述而翻供。笔者办理过的刘某受贿案,起初刘某交待了在某酒店收受王某一条金项链,价值人民币2000余元,王某送项链的原因是因刘某曾向其提供贷款。但当被告人得知王某已去国外继承遗产,侦查人员未能提取行贿人证言的情况下,便矢口否认受贿的事实,进而全部翻供。  3.在得知包庇他人的后果后引起被告人翻供。有些被告人出于哥们义气,为了使朋友免受处罚,或在共同犯罪中为让其他同案犯减轻罪行,而把犯罪行为一人揽下。但当被告人对法律知识略有知晓,了解到自己顶替罪行将受到法律严惩的后果后,便推翻原来的供述,而作出真实的

4、供述。  4.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引起被告人翻供。一些被告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一旦被司法机关捕获,其心理防线很快被突破,从而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当他们被羁押后,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期,对司法机关的审讯有了一定的应付经验,或者同案犯利用放风等接触机会进行串供,被告人在侥幸心理的驱逐下而推翻以前的真实供述进行翻供。  二、对被告人翻供的审查判断  翻供的审查判断是指对被告人的翻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然后确定翻供的真伪。对待翻供要有正确的态度,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只要被告人翻供就认为其不老实,“认

5、罪态度不好”;另一个极端是只要被告人翻供,即使有证据证实犯罪事实也不敢定案。因此,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重视翻供,但不唯口供,对被告人翻供的心理因素及原供的内容和翻供的内容均应认真审查判断,从而确定翻供的真伪。  1.审查被告人翻供的心理因素。  对待被告人翻供,我们首先要分析被告人为何要翻供,其翻供的目的是什么。综观被告人翻供的案件,不外乎有以下三种心理因素。  第一,侥幸过关的心理。这类被告人迫于审判压力或认为自己所犯罪行已被审讯人员掌握,为求得宽大处理而作了有罪供述,但由于有些审判人

6、员缺乏审讯艺术而被被告人发现自己所犯罪行的证据材料尚未被审讯人员掌握,翻供可以蒙混过关,便进行翻供。第二,后悔的心理。这类被告人因不了解法律在数额上对量刑的规定,从而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其了解到自己供述的受贿数额只相差很小的数字就能被降格处理时,便进行翻供。  2.审查是先有被告人供述还是先有证据材料。  审查是先有供还是先有证,是审查判断证据的一种方法。如果是先有证后有供,被告人是被逼、被诱而供,由于其没有真实的作案经历,故而对犯罪过程的叙述只能靠审讯人员的提示,审讯人员未掌握的情况被告

7、人便供不出来。如一盗窃案,被害人为了使公安机关引起重视尽快破案,将家里只失窃现金800元及西装一件,报案时说成除失窃现金800元外还失窃金项链一条和金戒指一枚,而西装未报案。  审讯人员在讯问被告人时采用逼供和诱供的方法,被告人因有畏惧心理,故承认了盗窃现金、金项链和金戒指的事实,对审讯人员未掌握的西装未作供述。因此对先有证据材料后有被告人供述的,应严格审查,防止逼供诱供和顺杆爬现象的发生。  如果审讯人员在未掌握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先取得被告人的口供,根据口供再取得其他证据,这种口供和根据口供所取

8、得的证据一般比较可靠。如李某杀人案,李某供述杀人后将凶器铁条抛于井底,将血衣扔于芦苇滩,侦查人员根据李某的供述提取了上述证据,由于这些证据比较隐蔽,侦查机关在被告人供述前亦无法掌握,更无法进行诱供,因此被告人口供的真实性就比较强。  3.通过对原供和翻供的审查,判断翻供的真伪。  被告人的口供,在历史上曾被视为证据之王,有供必定,无供不录。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口供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即口供的证明力最强,但口供的虚伪性也最大。在被告人翻供的案件中,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原供和翻供都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