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ID:25779295

大小:65.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2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_第1页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_第2页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我国是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5092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532例,死亡1800例。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例,其中患者8万例,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或可概括为:全国HIV感染者报告人数已超过4万例,实际上感染者估计人数已超过100万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已发现HIV感染者,3种艾滋病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总流行期已转入广泛流行期。 1、时间分布 我国艾滋病流行分为3个时期第1个时期(1982~1988年)散发期:全国只报

2、告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Ⅷ因子而被感染。第2个时期(1989~1994年)为局部流行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边境瑞丽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系从境外传入,此后在德宏州的几个市县局部流行。其他咱份仅吸毒人群中偶有HIV感染者发现。全国各地在性病患者、暗娼、归国人员中以性接触传播HIV的例数逐年增加。第3个时期(1995年至今)为广泛流行期:此期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一方面由于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

3、流行地区明显扩大至全省各州,并且迅速传入新疆、广西及四川等地,另一方面,1995年起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的有偿供血员中发现为数不少的HIV感染者,主要是地下采血(浆)点的供血员,这些人流行性很大,传播HIV感染的危险性较强。另外,许多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中经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人数亦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患者数量增加明显,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全国31省报告在注射毒品中发现HIV/AIDS,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比例上升。预示着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2、地区分布 2001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

4、次为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及河南。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1998年6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各大城市主要以性病患者、暗娼等为主,1999年以来在广东省的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人数明显上升。3、人群分布 从性别分布上看,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累计报告的40560例病例中,男性占80%女性HIV感染者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从年龄分布上看,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以20~29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占50%左右,其次为30~

5、39岁年龄组(约30%)和40~498岁年龄组(约10%);15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2001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存在潜在地危除法因素,例如:静脉吸毒与不安全性行为的泛滥,频繁的人口流动以及一般人群中HIV / AIDS知识缺乏等。这些因素的控制与应对,对于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总体趋势是,全国范围的低水平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水平流知并存,艾滋病流行增长趋势明显;高危人群中的艾滋病流行没有 得到有效控制,并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在局部地区,艾泫病菌发病死亡的高峰已来临;

6、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为存在;在疫较为严重的地区,艾滋病流行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到0.1%,但疫情分布于31个省份,而且报告感染数字上升趋势明显;累计报告艾滋病人数增长显著,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已经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1985~2000年的15年间,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80例和496例;而2001年和2002年两年合计报告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达1742例和716例;2002年全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数比2001年增长44%我国艾

7、滋病流行病学特点:①传播速度快②患者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局部贫困农村地区;③有明显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同性恋及双性恋者、静脉药瘾者、接受输血者、血友病患者性乱的异性恋者及父母是艾滋病的儿童等④病死率高:病死率1年为50%,2年为75%,3年为95%,5年达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