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

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

ID:2583018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_第1页
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_第2页
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_第3页
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_第4页
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设问之我见论文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拾贝的孩子,有时也能捡到几块玲珑的石头,于是我就开始投石问路,试图用巧妙的创新式设问去揭开新课改中语文阅读那神秘的面纱,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新课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拾贝的孩子,有时也能捡到几块玲珑的石头,于是我就开始投石问路,试图用巧妙的创新式设问去揭开新课改中语文阅读那神秘的面纱,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新课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一路探索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灿烂的笑脸,听到了孩子们那热烈的论辩,也感受到了孩子们那份殷切的期盼!于是我就把探索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拿来与大家共享。一、“

2、众里寻她千百度”——推陈出新式设问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要根据已知进行推理,求的未知,主要用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俄国小说《变色龙》以其幽默的笔调和辛辣的讽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入理解其内涵,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文章最后说“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请问他们在笑什么呢?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说:“老师,他们笑赫留金的小算盘落空了。”有的说:“他们笑赫留金偏偏遇上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奴才警官。”“他们笑赫留金偏偏遇上这样一条狗!”“他们笑赫留金还不如一条狗呢!”畅所欲言之后,我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再想一想,文中谁才是真正应该被嘲笑的呢

3、?——是奥楚蔑洛夫。我说:“对!奥楚蔑洛夫才是真正应该被嘲笑的家伙,可是文中却没有一个人嘲笑他,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学生没有想到的,他们一时难以回答。这时候,我就抛出了推陈出新式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经过查书回忆,他们很快就找到两篇:《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那些嘲笑孔乙己的人们和《藤野先生》一文所提到的影片中围观枪毙的看客们。这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研究,他们不仅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也明白了中外看客的共性了:人性扭曲后的愚昧、麻木和没有同情心。这种推陈出新式设问法正好应了孔子“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使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学会

4、了新知识;不仅学会了举一反三,还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也懂得了知识的整合。二、“万类霜天竞自由”——想象式设问这种设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则是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充满童趣的精彩的写景段落,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过,所以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一味地针对此段去分析理解的话,未免太限制学生的思维了,所以我就大胆创新,让学生在学习此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自己喜欢的独特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我的问题设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马上行动起来!有的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了倍受欢迎的小品:《新编百草

5、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小组还进行了小说接龙活动,开头是:“今天,刚满13岁的鲁迅从浙江转学到了我们班,于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到现在,这个小组的小说接龙依然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还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念了一段日记:“盼望着,盼望着,新年到了,辞旧迎新的钟声敲响了。不必说大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高飘的彩旗。也不必说晚会的节目多么精彩,人们的心情多么激动,溢香的水饺多么好吃。单是奶奶给我的小小的红包里的压岁钱就足以让我心花怒放!”听完这段话全班哄堂大笑,有个孩子还举手说:“老师,他思想境界不高!”听了这话,这个孩子不高兴了,他睁大眼睛认真地说:“我怎么境界不

6、高啦?有了钱,我可以买文具呀?可以买名著啊!可以在教师节给老师买礼物啊!还可以给四川灾区捐款哪!”这一番话把大家说得哑口无言了,随即课堂上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听到这里,你说我们老师还用再讲吗?这是何等有趣的创新哪!这是何等高尚的思想境界呀!而我们又怎能以世俗的眼光去探寻一颗无暇的心灵呢!除此之外,我的想象式设问法还有很多。比如: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文章补充出空白处的情节;给文章续写结尾;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让学生当回导游,给大家解说三峡;还可以把自己当作花木兰,给大家讲述你离奇的参军经历……这些设问法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奇思妙想令我们忍俊不禁,他们的智慧文采让

7、我们眼前一亮,他们的纯真心灵使我们心生感动!三、“也拟泛轻舟”——自主式设问(让学生提问)叶老有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认为自主式设问是语文教学中的最高境界的设问!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记得在《孔乙己》中分析人物时,学生踊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记得有一个学生发问:“丁举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啊?”这把大家给问住了。因为多年来我们大家把关注的焦点往往都放在孔乙己身上,很少去想丁举人。但这个同学提问得很有价值,因为丁举人是切入主题的另一条巧妙的途径。于是在我引导下,通过丁、孔二人的对比,同学们很自然地找出了文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