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ID:25866360

大小:83.0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3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_第1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_第2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_第3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_第4页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临床 教研组教案 作者:陈捷  授课日期:2006年 9月16日 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及护理》授课专业护理专业课时安排2学时课次7、8节课 题皮肤的结构及功能教学目标1、掌握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2、掌握皮肤有哪些附属器结构;3、了解皮肤的功能。教学重点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教学难点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教学方法讲授、导学法、学生讨论法、演示、练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谱加深印象实验准备教学 过 程1、皮肤的分层。2、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3、皮肤的功能参考书或新内

2、容新进展1、皮肤病学。2、皮肤病护理学。                                          课 后 记本次课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8第一节皮肤的结构一、概述•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包括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甲)和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皮肤的重量、面积和厚度:皮肤占体重的16%;成人面积约1.5m,新生儿约0.21m;厚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其中表皮约0.1mm。二、表皮•(一)表皮的细胞组成: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由

3、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两大类细胞组成。•1.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细胞之间具有细胞间桥。•2.角质形成细胞的组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3.树枝状细胞的组成: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二)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特点1.分层(1).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细胞的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胞核呈卵圆形,胞浆内含有黑素颗粒,核分裂象常见。•具有不断分裂增殖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生发层。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

4、又需14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2).棘层•由4-10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间桥明显呈棘状。(3).颗粒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4).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组成。(5).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5-20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胞内细胞器结构消失,充满角蛋白。2.表皮的细胞(1).黑素细胞•位于角质形成之间,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银染色和多巴染色显示具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与其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紧密配合,向其输送黑素颗粒,构成表皮黑素单元。•电

5、镜下见特征性的黑素小体,无张力细丝和桥粒。(2).朗格汉斯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3%-5%。•HE染色不着色,多巴染色阴性,ATP酶染色阳性,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电镜下最重要的特点是胞浆内含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无张力细丝、桥粒和黑素小体。8•具有多种细胞表面标记,包括FcR、C3R、HLA-DR抗原、CD1抗原。•具有吞噬处理抗原和抗原递呈的功能。(3).Merkel细胞•位于基底层细胞之间,具有短指状突。•电镜下见与角质形成细胞有桥粒相连,胞浆内含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与脱髓鞘的神

6、经末梢形成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可感受触觉。三、真皮的结构•1.分层: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2真皮的纤维组织•真皮属于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以纤维成为为主。(1).胶原纤维:较粗,主要由I型胶原组成,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在真皮内相互交织成网。•(2)弹力纤维:•较细,由弹力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使皮肤具有弹性。(3)网状纤维:•主要由III型胶原组成,分布于真皮乳头层以及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3.真皮的组织和细胞:•真皮内含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以及丰富的血管、淋巴管、

7、神经、肌肉、基质和细胞。•基质:填充于纤维、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的无定型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等。四、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相连,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五、皮肤的连接结构•表皮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桥(桥粒)相互连接一起。•表皮与真皮之间通过半桥粒和基底膜带相互连接一起。1、桥粒和半桥粒•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形成,包括附着板和张力细丝。•

8、桥粒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桥粒结构的破坏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松解。2、皮肤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PAS染色呈现约0.5-1.0um厚的紫红色均质条带。•电镜下BMZ分为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胞膜层包括半桥粒,半桥粒内有多种跨膜蛋白如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