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

ID:25867027

大小: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3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_第1页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_第2页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_第3页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_第4页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我国零售业态演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并由传统百货店向连锁经营、购物中心演化。本文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双驱因素概念模型与趋势特征,试图高度概括地揭示其演化的动力机制、规律与趋势。  关键词:零售业态业态演化双驱因素趋势特征    零售业态演化是近十多年来理论界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零售商业的经营方式与消费者购物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对于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对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现象作了一

2、般性的描述,对演化的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本文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双驱因素原理与趋势特征,较之于其他学者的发现,更能精准地揭示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规律与趋势。    多种业态渐次出现与发展    我国零售业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何佳讯、卢泰宏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阶段,国营百货商店与供销合作社为主要零售业态。1979-1992年,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个体、私营零售商店得以发展,超市、连锁店出现。1993-2001年,百货商店由盛而衰,连锁店高速发展,超市、大卖场进一步发展。

3、2002年以后为第四阶段,购物中心、连锁店进一步扩张,便利店与网上商城得到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以1992年为界,此前发展缓慢,以后则蓬勃发展,出现了百货商店、连锁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制会员店、便利店、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等多种多样的零售业态。零售业的发展与零售业态的变革与演化成为许多学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与本世纪初讨论的热门话题。  林勋亮(1998)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零售业态的发展情况,认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百货商店大型化;超级市场再度兴起;专业店、便利店连锁经营发展;仓储式商店超前发展;购物中心崭露头角。张素丽(1998)仔细比较分析了百

4、货商店、折扣店、专业店、类型专业店、仓储俱乐部、超级购物中心六种主要零售业态在市场中的表现,提示了零售业态依次发展的趋势。何云、王芳(1999)考察了广州市大型零售业竞争与发展情况,发现大型百货商店独占鳌头的局面被打破,新的业态得以发展,形成多态并举格局。大型国营商店效益下滑,而外资零售业增长较快。方虹(2001)讨论了零售业态的生成机理与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调整问题,认为零售业态生成演变有其内在规律性,每一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与人口、购买之间保持合理比例。各业态之间也要有合理的比例结构。近年来我国零售业打破业态单一化,形成了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并呈现

5、四种趋势:突出规模经营效益主题;实行专业化经营;大型仓储商店发展潜力大;无店铺销售方式特别是网上销售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导。  杨森林(2002)对“无店铺销售将成为零售业的主导”表示怀疑。他认为零售业态结构遵循着一条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道路,并基本上与社会多元化、多样化、差异化和个体性发展进程同步。每一种新的业态出现后,原先的业态没有被取代,而是与新的业态共同发展,形成了一种业态互补的关系。史锦梅(2003)基本上坚持了消费需求是零售业态发展的先导的主张,她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提出零售业态发展理论的“需求满足论”的新假说,按照这

6、一理论,零售业态发展的内驱力是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每一个都有其生命周期,但在其衰落后不会完全消失,新的业态产生的起点比旧业态高,能向消费者提供更大的让渡价值,表现为提高的消费层次与质量。我国零售业态依次由乡村杂货店、百货店向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以及未来提供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业态发展。可见,众多学者的看法基本一致,我国零售商业发展突破了单一业态格局,多种业态渐次出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形成了多种业态并举的态势。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双驱因素    一般来讲,各个国家的商业零售业态的演化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因而有许多学者提出若干理论假说,以揭示这些

7、规律。在众多的理论假说中,主要有六种假说最为引人注目。美国学者McNair(1958)提出了“零售之轮”假说,认为“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始终驱动新的商业零售业态取代旧的商业业态。丹麦学者Nielen(1966)则提出了“真空地带”假说,他认为零售业主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然将自己的经营范围选择在较少或无人经营的真空地带,从而导致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美国学者Davidson(1976)等人认为零售业态都将历经改革,加速发展、成熟、衰落的生命周期,因而不同业态次第发展。此外,“进化论”引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解释业态发展中

8、的竞争选择机制;“辩证过程论”则借用哲学之辩证规律,认为零售业态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新的业态是对旧业态的扬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