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

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

ID:25880901

大小:54.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3

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_第1页
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_第2页
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一.课题来源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的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2.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3.学会分析与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4.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四、研究计划(一)研究方法: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二)研究流程。我们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阶段:以资料的搜集和调查为主

2、,又分为:1、活动时间:11月6日2、搜集途径:①网上查寻②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第二阶段:以资料的撰写和总结成果为主,又分为:1、活动时间:11月6日有关要求:最后的资料,由整理员将所有资料有条理地整理完毕后,交于撰写员,进入最后的整合和收尾。与此同时,各位组员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组员心得。并在讲解结题报告时向老师及同学展示。第三阶段:以组员完成PPT,形成结题报告为主,又分为:1、活动时间:11月6日2、有关要求:电子稿结题报告以及幻灯片的制作完成,届时,各组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积极参与到报告的制作当中去。五、本课题研究

3、的预计成果及表达形式(一)预期成果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提高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我们的团队意识,让我们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是多么的雄伟壮观。同时了解西方的外来节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二)表达形式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出,让更多的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具体内容: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一.节日“节日”:古代农历的所谓“节”,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逐渐变化分成象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农历上的节日其本意仅指节气的相交之日,并无民俗意义上的节日含义。在历法所定的年岁、季节交替的节日期间,举行一些约定俗成的

4、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注入或文化的、或政治的、或经济的内涵,相传相袭,年复一年,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俗节日。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中国的传统中国虽不是宗教的国家,但也有许多自己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以至春节(旧时的新年)等等。这些节日也都有其文化的内涵。家庭和睦,尊老敬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这种精神之形成为全民族的精神,并不只靠圣贤的提倡和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的礼俗,其中节日的礼俗是重要的部分。过

5、节时各地的习俗可能有某些不同,而其文化内涵则是相同的。清明、中秋、重阳,以及春节,都突出体现出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通过节日的习俗,通过全民的过节活动,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在促使全民族团结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节日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也成为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代,仍保留中华文化,一个重要表现和重要因素,就在于他们始终保持着传统节日的习俗。三.西方的节日习俗  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亦具有生产、生活及宗教三大类型,但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节日日益淡化,

6、或逐渐消亡,而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使得其残存的农牧业生产性传统节日大多仅仅具有地域性而非普适性的特征,并且局限于各地区的农村乡镇,或者某种农牧产品的生产地。敬奉土地和祈求丰收是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农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社会时代尤其如此。四.从中西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及其习俗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节日习俗以吃喝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并通过饮食来实现;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

7、求其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不同的民族传统节庆之差异,都与该民族或由具有相同文化特质的诸多民族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的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密切相关。五.中西节日文化的交融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渗透的现实生活中,西方文明无疑显示出了强劲的输出优势。有人认为,这种文化强势姿态的影响与渗透,是以西方的经济霸权作为支撑力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经济霸权支撑了文化霸权,从而导致了文化的侵

8、入与渗透;而东方诸国家与民族则普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从而不得不处于一种受控制和受渗透的被动处境。实际上,这是将属于浅表层次的物质文化与属于深层形态精神文化混为一谈,是一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