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及起源-网络收集

廖氏及起源-网络收集

ID:25943045

大小:50.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3

廖氏及起源-网络收集_第1页
廖氏及起源-网络收集_第2页
廖氏及起源-网络收集_第3页
资源描述:

《廖氏及起源-网络收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廖氏的起源廖氏的起源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又由许多姓氏族组成。这些姓氏族或起源于某一原始部落,或是某一古代诸侯王的后裔,也有一些姓氏起源于某一职业或江河湖海及山脉之地名,还有一些是古代皇帝征服一方后所赐的姓氏。总之,不管起源于哪种形式,他们都承认是炎黄子孙的分支,这是中国社会所公认的事实。这些姓氏族各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印记了历史长河里的风雨沧桑,极大的丰富了整个社会生活。正是这些各个姓氏族的习俗文化保持着中华民族的许多民族特色和优秀传统,教育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子孙,造就了无数民族的英杰,弘扬了祖国光辉

2、灿烂的文化宝库。我们廖氏族的起源和长期发展正是这样一个宿影。              据有关古籍记载,廖氏起源于夏朝。相传中国最早的皇帝黄帝有25个子孙,其中一个叫昌意,昌意之子叫颛顼。这个颛顼便是“三皇五帝”中第一个称帝的帝王。颛顼的子孙中有一个叫叔安,他被封侯为夏朝一个诸侯国的君王,这个小国的地名叫 国,意思是风沙很大的地方。叔安作为 国的君王,后来,史书便以廖叔安相称,叔安的后代也从此以国为姓,这就是古代廖氏家族的最早起源。古廖国之遗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唐河县境内。古 国后被楚国所灭亡,史称西 国。西 国被灭后,其后裔部分又迁于安徽安丰境内,称为东蓼国。后来,司马迁写二

3、十四史时将“ ”或“蓼”字去风字边或草字头,改成“廖”字,使用至今再无改动。现今全国廖氏族都把中原汝南郡作为廖氏的发源地,许多廖氏祠堂都把“汝南堂”作为堂号,以表达对祖宗故地纪念。廖氏的另一支起源于周文王姬昌之子伯廖,伯廖的后代即以名为姓。           廖氏族起源后,始聚居于古廖国,经历了夏、商、周三朝千多年的繁衍生存,饱受战火及风雨沧桑,已成为一支规模较大的家族。至春秋战国时间,诸侯混战,许多诸侯国相继被兼并,古廖国终于被相邻的大国楚国于公元前662年兼并入楚国。从此,有一些廖氏族人开始迁移故土,向东、南方向发展,如古籍记载廖叔安第47世孙廖惠就是在这时从中原迁往山东

4、甄城的。春秋战国时期混战的结果是秦国最后统一全国而告终,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宣告了奴隶社会的结束。但由于秦始皇暴政,修万里长城,老百姓仍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后来,刘邦领导农民起义,楚霸王项羽造反,秦王朝仅建立几十年又被推翻了,历史进入了汉朝。汉朝至三国时期,廖氏家族开始产生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如一代名师廖扶(廖凤公是廖扶的曾祖父,曾任汉朝太仆——相当于交通部长)常教授子弟数百人、廖湛是东汉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长沙太守将军廖立,三国车骑将军廖化等。这一时期廖氏族人已开始分布在山东、甘肃、陕西、安徽、江苏、河北、湖南等地。自公元304年起,即晋王朝至南北朝时期。由于晋王朝内

5、部争权夺利,皇族司马家族八王争霸,互相残杀,引起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逞机起兵叛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85年之久的分裂混乱时期,史称为“五胡乱华”。(即匈奴、羯、姜、鲜、卑五个少数民族起兵反叛中央朝廷的叛乱),从此引起了中原广大百姓悲欢离合的大规模迁移过程,生活在中原故土的廖氏家族也不例外。其中有著名的在洛阳任晋王朝京城镇国大将军廖子璋(子璋系叔安公之68世孙)之子廖从宪携众从洛阳迁居浙江永嘉郡松阳县顺又乡。子璋的后裔很有作为,官任江南扬洲太守,兴旺发达,后来其子孙遍及南方各省,子璋成为南方各省廖氏的主要始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子璋的玄孙廖诚希继任扬洲太守,因五胡乱兵逼近长江北岸

6、,于384年迁往江西宁都。江西宁都廖氏支系发达,后成为廖氏向湖南、福建及两广发展的主要发源地。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平定了北方游牧民族叛乱,终于结束了“五胡乱华”,建立了隋王朝。期间,廖诚希的第6代子孙延邦、延龄、延春三兄弟曾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显赫一代,威震四方,官任清河郡、太原郡、威武郡大守,创造了著名的廖氏三郡太守之美称。后来,廖诚希的子孙为了纪念前辈的这一显赫业绩,便以“威武堂”这一称号作为廖氏祠堂的称号。             隋朝之后,唐朝建立,社会进一步开放。唐太宗李世民实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开辟了流芳百世的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

7、,使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时期,廖氏家族继承了前人的业绩,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唐朝一百多年的望族。在唐、宋两朝时期,仅子璋系的后裔中就有7人任过兵部、工部、户部书,有进士23人,举人39人。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廖俨,任唐朝兵部尚书,民间史称廖长官,系福建省安溪县廖氏始祖,其后裔遍及南方各省和海外,现仍保存有廖长官之墓及廖长官纪念馆,并已列入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廖刚,系福建顺昌县始祖之一,北宋末年任工部尚书,其有四子均任北宋高官,且均获皇粮俸禄二千石(担),且好施济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