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

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

ID:25975096

大小:87.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_第1页
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_第2页
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_第3页
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猝死型冠心病的护理    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为好发季节,在家、工作地点或公共场所中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半数病人生前无症状。死亡病人发病前短时间内有无先兆症状难以了解。存活病人有先兆症状常是非特异性而且是较轻的,如疲劳、胸痛、或情绪改变等,因而未引起病人的警惕和医师的注意。实际上有些病人平素"健康"夜间死于睡眠之中,翌晨才被发现。部分病人则有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  由于猝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因此普及心脏复苏抢救的知识,使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都能掌握这一措施,则一旦发现立即就地抢救,对挽救本型病人的生命有重大意义。对冠心病病人及时地进行治疗。对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

2、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如用心电图监测或用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常有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病人,可考虑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猝死型冠心病症状体征:据国外文献报道,只有12%的心脏猝死者在死亡前6个月内曾因心脏疾患而就诊。而绝大多数病人则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1.胸痛、呼吸困难猝死者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前自感胸痛或出现性质改变的心绞痛,呼吸困难。在尸检中发现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较高。2.乏力、软弱在许多研究中发现心脏性猝死前数天或数周内乏力、软弱。据国外文献报道,只有12%的心脏猝死者在死亡前6 个月内曾因心脏疾患而就诊。而绝大多数病人则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  

3、      1.胸痛、呼吸困难 猝死者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前自感胸痛或出现性质改变的心绞痛,呼吸困难。在尸检中发现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较高。        2.乏力、软弱 在许多研究中发现心脏性猝死前数天或数周内乏力、软弱是特别常见的症状。        3.特异性心脏症状 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国外文献报道,24%的心脏性猝死者在心脏骤停前3.8h 出现特异性心脏症状,但大多数研究认为,这些症状少见,特别是那些瞬间死亡者。        4.冠心病猝死是突然发生的 多在冬季,半数人生前无一点症状,绝大多数发生在院外,如能及时抢救病人可能存活。        5

4、.心脏骤停的表现         ①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        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③听诊心音消失;        ④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        ⑤瞳孔散大,黏膜皮肤发绀。        ⑥手术时伤口不再出血。[隐藏]猝死型冠心病诊断检查:诊断: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猝死:①过去曾经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突然发生心绞痛而于6h内或在睡眠中死亡。②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或梗死先兆,于6h内死亡。③猝死后经尸解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硬化。   

5、     诊断: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猝死:        ①过去曾经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突然发生心绞痛而于6h 内或在睡眠中死亡。        ②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或梗死先兆,于6h 内死亡。        ③猝死后经尸解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硬化。由于冠心病猝死的直接原因多系室颤所致,而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室肌电不稳定性,因此,预防冠心病猝死主要是预测室颤的发生。以下几种具有高度危险性:        1.有冠心病史、曾经发生过室颤的病人。        2.不稳定性心绞痛频繁发作伴ST 段压低>2

6、mm 者。        3.器质性心脏病 心室增大,心功能减退伴有晕厥者。        4.器质性心脏病伴低钾、低镁者。        5.环境因素的改变 如过度烟酒、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突发应激等。这些情况都可使心肌缺血加重,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室颤阈值降低而诱发猝死。对于这类病人,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有以下检查结果,也应视为高度危险者,应给予及时治疗。        6.心电图提示 频发多源的室性期前收缩,且有以下特点者:        ①室性期前收缩QRS 波幅<1.0mV;        ②室性期前收缩QRS 波群时间>0.16s;        

7、③室性期前收缩QRS、T 波与QRS 主波方向相同,且T 波高尖对称;        ④并行心律型室性期前收缩;        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室内传导阻滞者。7.心室晚电位(VLP)阳性 可作为一恶性心律失常的筛选指标。8.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异常 能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人心脏受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心肌的电稳定性依赖于二者的平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由于心肌的坏死而使支配心脏的交感和迷走神经受损,尤其对迷走神经损害更为严重,使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导致心电不稳定性增加和室颤阈值降低,易发生室颤而致猝死。心脏性猝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