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名师教案

《诫子书》名师教案

ID:25984360

大小:75.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诫子书》名师教案_第1页
《诫子书》名师教案_第2页
《诫子书》名师教案_第3页
《诫子书》名师教案_第4页
《诫子书》名师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诫子书》名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诫子书》名师教案教学建议1.教学时间:2课时2.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可从介绍诸葛亮生平经历,或从相关小故事进入。尤其要介绍诸葛亮的个人修养和自身品行。3.初读,借助注释读通读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再读,尝试解决疑难。如不能解决,可以在组内讨论,或请老师指点。4.疏通文意。理解字面意思容易,体会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是难点。因此,需要抓住“静”“淡泊”“淫慢”“险躁”等关键字词,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教师不妨将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引导学生体悟。首先可以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次可以由教师

2、先给出没有断句、标点的原文,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句式特点来断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朗诵,感受交流文章的文化魅力和语言魅力等。一、学情分析初一上学期的学生刚刚学习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短文,以及《论语十二章》这篇对学习、做人很有启示的经典文章,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很浓,尤其喜欢记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很多学生都熟悉的一句话,所以在学到《诫子书》一文时,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反倒是有一定的兴趣。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

3、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熟记“君子”“遂”等文言实词的意义,“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6/6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揣摩文意;理解句子间的关系。2.通过对精美语句的反复品味咀嚼,领会其丰富的意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

4、子的殷切期望。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启发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现象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静”“淡泊”“淫慢”“险躁”等关键字词。四、教学方法语言品读法;讨论法;讲解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熟记“君子”“遂”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5、,“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二、【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板书课题:诫子书)6/6(二)问题探讨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6、2.破题:结合注释解题,弄清楚“诫”“子”“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朗读题目,分别将重音落在“诫”“子”“书”三个字上,启发学生提出质疑。再总结归纳,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抓手,也就是对应的三个问题:(1)告“诫”了什么?(2)对“子”的影响?(3)家“书”的语言艺术?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理解文章内容,并找出告诫了什么?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

7、读。5.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三)问题探讨2: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自由默读文章,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梳理出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了儿子?”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总结出“静”“俭”的重要,在梳理思路的同时,加深对文意的深度理解。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6/6  b、

8、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句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