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

《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

ID:26024896

大小:1.45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1-24

《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_第1页
《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_第2页
《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_第3页
《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_第4页
《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体润滑原理》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流体润滑原理第四章流体润滑原理概述用具有润滑性的一层膜把相对运动的两个表面分开,以防止这些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并使滑动过程中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尽可能减小,表面的损伤尽量减低,这就是润滑。根据分隔固体表面的材料不同,润滑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流体润滑:摩擦副两表面间被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完全分开。将固体间的外摩擦转化为流体的内摩擦。②边界润滑:摩擦界面上存在着一层具有良好润滑性的边界膜,但不是介质的膜。相对于干摩擦来说,边界润滑具有比较低的摩擦系数,能有效地减轻接触表面的磨损。③固体润滑:广义来说,固体润滑也是一种边界润滑。就是用摩擦系数比较

2、低的材料(固体润滑剂或固体润滑材料),在摩擦界面上形成边界膜,以降低接触表面的磨损和摩擦系数。对于流体润滑的系统研究约在19世纪末逐渐展开。1883年塔瓦(Tower)发现了轴承中的流体动压现象。彼得洛夫(Петров)研究了同心圆柱体的摩擦及润滑。随即雷诺(Reynold)应用了数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对流体动压现象进行了分析,发表了著名的雷诺方程。为流体动力润滑奠定了基础。后来一些科学家,在求解雷诺方程,以及将雷诺方程应用于工程实际中作出了贡献,并解决了很多雷诺方程假设以外的问题,。对于线接触及点接触的滚动件,在重载条件下的润滑问题,考虑

3、了接触零件表面间的弹性变形及润滑剂的粘-压效应。于20世纪中叶,格鲁宾(Грубин)提出了著名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计算公式。以后的道松(Dowson)郑绪云(Cheng)温诗铸等的进一步发展,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日趋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流体润滑中的紊流、惯性、热效应等以及非牛顿流体润滑等问题也展开了研究。流体润滑定义:在适当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表面由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粘性流体完全分开,由流体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层中的分子大部分不受金属表面离子、电子场的作用而可以自由地移动。这种状态称为流体润滑。流体润滑的摩擦性质完全取决于流

4、体的粘性,而与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性质无关。4-57第四章流体润滑原理流体润滑的优点:流体润滑具有极低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在0.001~0.008或更低(气体润滑),并能有效地降低磨损。流体润滑的分类:根据液体压力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是从外部供给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来平衡外载荷。流体动压润滑是由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产生动态压力,用此润滑膜的动压来平衡外载荷。这里着重介绍流体动压润滑原理及流体润滑基本方程。根据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间隙、流体粘度、相对运动速度和载荷等条件,运用

5、(粘性)流体力学的方法,分析流体润滑膜的压力分布、厚度、流量、摩擦力、发热量和温升等。以便正确设计和选择参数,确保形成流体润滑。4.1流体粘度在流体润滑理论中,流体(润滑油)的粘度是表征润滑油性质的重要指标。流体的粘性是流体内部对抗相对运动或变形的一种物理性质,也就是流体分子彼此流过时所产生的一种内摩擦阻力。粘性的大小以粘度表示。4.1.1动力粘度(绝对粘度)可将流动的液体看作是无限多的极薄的液层组成,液体的内摩擦就是各液层之间相对滑动引起的剪切应力τ,τ的方向在运动较快一层与运动方向相反,在较慢一层则与运动方向相同。其示意图见图4.1。

6、yuyxττ图4.1液体内摩擦示意图剪应力τ(流体作切向运动的单位面积阻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牛顿粘性公式)式中:η为粘度系数(动力粘度或绝对粘度)。其物理意义为:两个面积各为1m2的平行液面,相距1m,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如此时产生的阻力为1N(牛顿)时,动力粘度η为1Pa·s。4-57第四章流体润滑原理动力粘度的单位为Pa·s(帕斯卡·秒);量纲为M·L-1·T-1(质量·长度-1·时间-1)。实用时,采用P(泊)为动力粘度的单位。1P=1dyn·s/cm2=0.1Pa·s1P=0.1Pa·s=100cP1cP=10-2P=

7、10-3Pa·s;cP厘泊水的η=1×10-3Pa·s;空气的η=0.02×10-3Pa·s;润滑油的η=2~400×10-3Pa·s。在英制中,动力粘度称为雷恩(Reyn)。1Reyn≈69000P4.1.2运动粘度将同一温度下某液体的动力粘度和该液体的密度之比定义为运动粘度ν。式中:ρ流体密度,单位g/cm3;(一般润滑油的密度ρ=0.85~0.95g/cm3)ν运动粘度,单位m2/s;实用时因为ν的单位太大,用沲(斯托克斯)St作为运动粘度的单位,令1St=1cm2/s1St=10-4m2/s=100cSt1cSt=10-6m2/s

8、=mm2/scSt(厘沲)4.1.3影响粘度的因素①温度的影响流体的粘度受温度影响明显。温度升高,流体膨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吸引力减小,粘度降低。通常50℃以下,粘度随温度变化十分显著,特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