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

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

ID:26131024

大小:2.1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4

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_第1页
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_第2页
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_第3页
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_第4页
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医学检验之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检验医学发展与前景现代医学中,检验在诊断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断依据,在一些疾病中甚至有决定性的意义。正因为医学检验在诊断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从诊断学中逐步独立出一个新的学科。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发展,医院的实验室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检验医学发展简史自动化仪器进入医院实验室,随之在血液、尿液以及细菌检查方面,各种各样的先进自动化仪器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医院实验室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有良好设备和工作条件的现代化实验室。检验医学发展简史在9O年代,医学检验正式更名为检验医学,阐明检验医学建立的基础,并

2、奠定了其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未来世纪,检验医学的发展将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新的希望。检验医学发展简史检验医学发展简史1、从1590年荷兰人制造了最原始的显微镜,把人类的视觉从宏观引入到微观,了解到人体和自然生物的基本结构。为检验医学中的细胞形态学、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验奠定了基础。此后几个世纪科学家,检验人不断的摸索创新,检验医学经过一次次质的飞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检验医学发展简史20世纪中期美国工程师库尔特根据微小粒子通过特殊的小孔时可产生电阻变化这一现象(库尔特原理),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血液细胞计数仪,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

3、度。1959年美国学者Berson和Yalow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开拓了检验医学的新领域⋯⋯我国的检验专业起步较晚,解放初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仅4000余人,大部分初级技术人员,解放后为发展我国检验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条件限制,检验技术水平还比较低。1958年国产581型光电比色计问世,60年代初生产了62型分光光度计,都是当时知名度较高的产品,为手工检验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检验医学发展简史检验医学发展简史1979年9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并在WHO的支持指导下,同年成立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以行政手段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检验分会和检验中心两机构

4、相辅相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检验事业和技术的发展。人员素质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现阶段检验技术人员达到20余万人,包含博士,学士,研究,本科,专科,中专各层次。设备和技术得到革命性创新具体表现为:1.自动分析也日益普及,首先在临床化学,继而在血液学、免疫学、尿液分析和微生物等领域告别了手工时代。。2.酶法分析在广泛的领域里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法分析,检验人摆脱了长期以来与强酸、和火焰相伴的工作模式。检验医学现状3.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LISA)以其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终结放射免疫分析(RIA)时代,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更是将测定的敏感度和精密度提到一个新高度.检验医学现状4.全自动

5、多分类血球计数仪和凝血仪进入实验室,淘汰了凝血时间的手工测试,同时扩展了白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的检测,从而使得DIC诊断及临床抗凝疗法的监测更为可靠。检验医学现状检验医学现状5.白血病的分类从原来单纯性的形态学分类发展到目前及将来的染色体、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分类,大大提高了白血病诊疗的准确性。发展方向、趋势人类在战胜严重疾病的斗争中会取得辉煌成果,如遗传性疾患、传染病、癌症及心、脑血管病。为早期诊断与治疗疾病,检验医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迅速推动各种检验仪器的进步,于是出现多用途的大型自动分析仪(universalaUtomat

6、edinstrument)。可同时做生化、血液、免疫、药物等项目以及精细的、多用途分析系统,将改变检验科现存的专业分工并推动实验室的全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将用于一些危险性操作。发展方向、趋势从技术方面来讲,自动化应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另外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针对个体化的治疗以后会逐步成为趋势。发展方向、趋势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将渗入并推动着我国检验医学的各学科发展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其发展趋向是新标记物的发展与联合应用单克隆以及工程抗体的应用和免疫放大技术,可明显提高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实现分子水平的检测。

7、发展方向、趋势Thanks17对整个实验室来说是0.1%的差错,对患者来说就是100%。不犯错误做不到,但我们要做到不重复犯同一个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