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大纲

就业指导大纲

ID:26138229

大小:272.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24

就业指导大纲_第1页
就业指导大纲_第2页
就业指导大纲_第3页
就业指导大纲_第4页
就业指导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指导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第四版)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2009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是“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高厅〔2007〕7号),是集合了理论课、技能课、活动课三种课程的特性,融实践性、理论性于一体的课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各类课程都应该从属于职业发展教育,都应该在该课程的指导下开设。本课程是针对我院所有在校全日制专科学生(含五年高

2、职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适应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实践特点和学生就业的需要,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要求开设的,与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相结合,具有本校特色的一门课程。2、课程任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职业发展核心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就业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启发、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地自我认知;帮助大学了解职业概况和社会需求,把握现行就业政策,形成和发展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3、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形成不同的就业取向,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进行科学的大学生涯设计,使其在大学期间自觉、合理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达到充分就业,同时积极主动探索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课程教学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以下简称“就业创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

4、理能力。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知识层面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层面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

5、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上提倡全程化和过程化针对不同年级开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3+1+1”的课程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求职就职指导、SYB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实训,让他们树立一个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建立两个意识——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生涯意识,通过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贯穿学业、就业、职业、事业。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倡现代化和体验化方法与手段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融实践性、理论性于一体的课程,从在态度

6、、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开展教学,该课程的首先要解决态度这个层面上的问题,“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才谈得上知识和技能这两个层面上的学习,才“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这这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引进“参与性教学方法”、“成人教育原理”、“记忆金字塔曲线”、“非语言表达技巧”、“视觉教具的使用”、“三段式教学方法”,且严格采用单班多媒体和电子教具教学让学生耳目一新,喜欢这门课。3、针对不同专业开发不同教案,实现课程设计本土化。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密贴合各专业,体现学业—专业—行业—就业

7、的一致性,针对不同专业开发教学目的一致但教学内容有所不同的课件,实现因材施教。总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12345,即一个目标——职业发展目标,两种意识——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生涯意识,三个层面——态度、知识和技能,四个结合——课程教学与讲座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相结合,5化——课程设计的全程化、过程化、现代化、体验化、本土化。四、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1、本课程属于我院全日制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时间为3年,总学时44,必修学分1.5分。2、职业规划与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