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议论的深刻性

增强议论的深刻性

ID:26208824

大小:294.87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5

增强议论的深刻性_第1页
增强议论的深刻性_第2页
增强议论的深刻性_第3页
增强议论的深刻性_第4页
增强议论的深刻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增强议论的深刻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作文指导之 论据使用有技巧 向深刻要分数选用论据应注意:1、辨别主旨,适度取舍2、事例宜高度概括不宜拖沓冗长3、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1)正反事例组合(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3)详略事例组合4、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简单罗列5、事例运用由点到面,层次分明。由点到面,层次分明。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例如: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具体事例,即“点”)(概括事例,即“面”)(最后展开议论)化用事例(点例)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事例见下一张: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

3、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这两段文字分别化用了四个和两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一线串珠,高度凝练。即把很多具有共同主题思想的事例高度锤炼,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或排比段,凭句子结构的整齐、事例的丰富去征服阅卷老师。事例如下: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

4、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吴王夫差偏信伯否逼死伍子胥,终致国破身亡。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画线句子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事例,使事例由前面的句子一线贯穿。再如: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

5、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画线句子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为后面的议论张本。观点+论据(实例)=?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例如:要绽放自己,则“A能绽放自己,B能绽放自己,C能绽放自己,所以我们要绽放自己”。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

6、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据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新发展等级E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深刻常见议论文论据分析技法(一)正面推理法(二)反向假设法(三)因果分析法(四)引申类比法(五)正反对比法(六)揭示实质法(一)正面推理法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

7、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再如: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二)反向假设法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