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是如何炼成的?

“超女”是如何炼成的?

ID:26264103

大小:5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5

“超女”是如何炼成的?_第1页
“超女”是如何炼成的?_第2页
“超女”是如何炼成的?_第3页
“超女”是如何炼成的?_第4页
“超女”是如何炼成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女”是如何炼成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女”是如何炼成的?也许是习惯了《艺术人生》朱军煽情的套路,因此对流泪有了预防心理的我,在节目观看过程中也基本可以做到顽强的眼红而不泪流。而最近,“定性不足”的我却被一场又一场普通女孩的卡拉OK秀——“超级女声”节目搅得眼红耳热,以至于看直播准备餐巾纸成为了一项必选动作,笑着泪流仿佛也成为观看时的经常性表情。作为一个从事营销策划、品牌管理的人在这样难得的感性之余,自然心有不甘。于是花费一些时间搜集了大量资料,想理性的分析一下成功“骗取”我宝贵泪花的“奇门怪招”到底是何流派?  2004年中国内地最具轰动效应和影响力的大众娱乐活动——“超级女声”,因其在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中收视率

2、和参与度非常高之缘故,成为了2004年度备受关注的一种影视现象、娱乐现象、文化现象。一个电视栏目能被号称属于网络一代的“80年代”所接受,一个电视栏目能够被游离在主流媒体之外,号称拒绝电视的群体所接受,这本身就十分有意思。  “超级女声”曾被某新锐杂志评选为“2004年度创意TV秀”,评审团对其赋予这样的评价:超级女声,不是“超级女生”,一字之差,创意无限。假“造星”之名提供低门槛准入以及爆发轰动效应,实是故意洋相百出的娱乐TV秀。创意点层出:透明互动的选拔给予的值得信任、“残忍冷酷”给予的无情快意、“自尊当笑料”给予的热评与热播并在、最终遴选出来的灿烂前途给予的完美大结局效果。不

3、专业而刻苦的选手、刻薄的评委与大众娱乐形成收视铁三角。它是“孔庆翔”效应的中国延伸,作为“反偶像”类型节目在国内的创意方式,标志着电视娱乐进入反偶像轨道。  同时该活动主持人汪涵也因此获得“2004中国电视节目榜”中“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殊荣,并在上海举办的“2005中国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上又被授予“2004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殊荣。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这挡栏目的认同。据国内权威的收视率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该活动在湖南卫视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排名全国第二名。  2005年2月24日,国内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

4、频道——湖南卫视与国内乳业巨头——蒙牛乳业集团在长沙联合宣布,双方将共同打造“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年度赛事活动,继续将“超级女声”进行到底。就在过去的短短几个月中,广州、杭州、成都、郑州、长沙5个赛区,吸引了15万余名报名选手直接参与,超过2000万观众的持续关注。在著名搜索引擎百度的“贴吧”中,关于“超级女声”的主题数截至6月23日就已经达到78272个,帖子数885668篇,这在针对一次活动反映如此强烈方面实属破纪录的。“超级女声”的火爆昭示着一档平民电视娱乐节目的崛起,而它独特的赛制和播出方式,也让参赛者、评委甚至观众与媒体,都兴奋地在节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

5、置。同时各种质疑、批评、妒忌、谩骂也接踵而至,一个越发包容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了多方面的声音。图一:疯狂的“海选”现场  从本质上来讲,“超级女声”是多方力量打造的一个娱乐产品,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其的“适销对路”,能否持续的“收视常红”又在考验其的“产品生命周期”。所以从产品入手、观其品牌、营销、用户、盈利等多个方面,可能会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这场狂热背后的真实。  “超级女声”的“产品观”  “超级女声”是一个产品,对于这样的定位应该没有人反对吧。虽然最终在电视上直播或录播的节目是一个十分具象的“产品”,而事实上积极参与这个节目的参赛选手、亲友团、专家评审、观众评委也成为了这一

6、“产品”的重要卖点。就像在蛋糕店里请顾客亲眼目睹制作的全过程后进行购买;就像城里的居民到农村地头亲自采摘水果然后购买,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制作与消费的过程中去,使得消费者获得比直接消费产品带来了更大的满足感与更为强烈的购买热情,于是这其中又具有了互动营销的一定特点。  其实作为任何一个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者,当这种产品适销对路、供不应求时,倘若有人不断的要求他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时,最终是不会对他的实际继续坚持生产“老产品”的决策产生什么太多影响。就像湖南卫视,如果“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依旧是红红火火时,恐怕就不会有“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生长、成长的空间与土壤。事实上,

7、虽然湖南卫视凭借着长期对市场的敏锐感、运用最擅长的“内容营销”、加强品牌及制作队伍建设、保持超强的创新能力,打造了一支高效、强劲的“电视湘军”。但任何领域似乎都不能阻挡中国人非凡的模仿与借鉴能力,尤其是对创新要求最快的娱乐节目,大量复制的节目接踵而至。曾经引领收视狂潮的栏目纷纷没落甚至落败,无论是曾经造成万人空巷的“综艺大观”,还是引发被模仿艺人不悦的“欢乐总动员”,甚至包括小丫不停追问“还改不改?”的“开心辞典”、以及需要每期都给嘉宾准备手绢的“艺术人生”,最终都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