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ID:26323785

大小:8.78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25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1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2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4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顺乎世界之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邻水二中:刘杨华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顺乎世界之潮流”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潮流浩浩殇殇,顺之则存,逆

2、之则亡。”资本主义:世界的潮流是什么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思想上:由封建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封建专制向近代民主政治转变)【历史场景再现1】——“盲视”的帝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乾隆给英王的信1816年,英国再次派出使节前往中国,新任大使是威廉·皮特·阿美士德勋爵。抵达北京后,由于阿美士德明确表示拒绝向嘉庆皇帝叩头,愤怒的嘉庆皇帝立即下旨将使团赶出了

3、北京。随后嘉庆皇帝也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英国摄政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如称问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乾隆和嘉庆给英王的信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对待西方的问题上持什么观念?“贵华夏,贱夷狄”华夷文化观(天朝上国)1、背景(原因):(1)鸦战前,国势衰微,矛盾尖锐;(2)中国的思想状况----死气沉沉、天朝上国;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3)西学东渐的影响;(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冲击加剧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一、睁眼看世界—新思潮

4、的萌发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这两本书分别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无畏精神。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为: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较个人的生死,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追求呢。(反映了什么?)问题思考“睁眼看世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5、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战胜敌人,使国家富强。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探究: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所倡导的新思想?1)进步性他们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2)局限性是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具有有保存和维护封建统治作用,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一方面带有

6、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阶级和时代局限3)没有把思想付诸实践。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材料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曾国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移花接木——“走出国门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含义:(2)目的: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实践:洋务运动中学:中国封建文化,特别指儒家纲常名教西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特别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

7、为用:采用西方科技、仿效西方在教育、军事方面的一些措施来挽救清王朝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4)评价:积极: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原因(兴起背景)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此外、19世纪60、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三、维新变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