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

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

ID:26373998

大小:3.2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6

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_第1页
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_第2页
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_第3页
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_第4页
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大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超高速通信电路与系统技术概论课程报告小组成员: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老师:二零一七年六月24GHz车载雷达原理与设计1.研究背景与车载雷达的发展与应用1.1研究背景自从1904年德国工程师里斯蒂安在柏林皇家专利会上取得了雷达设计的发明专利以后,雷达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雷达最初的目的在于无线电检测和测距,辐射出能量并检测反射回来的波,根据时间差可计算出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现在技术较为成熟的是调频连续波雷达,一个频率连续变化的波,其中一部分波束信号作为参考物,另一部分波束信号辐射出去,经过目标物体局部反射后的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混频从而产生一个差频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则可以得到距离。

2、这种技术不仅精度极高,同时成本较低,因此广为流行。据调查统计,追尾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发生形式,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超速现象和雨雪雾霾天气更是事故的导火索。交通事故大多数是驾驶员没有意识到前方车辆距离自身车辆太近或者完全来不及反应所造成的,如果驾驶员能提前0.5秒意识到危险的靠近,那么交通事故将减少至少一半。对此,目前已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和保险杠等,但这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汽车安全间距检测系统的存在必不可少。汽车安全间距检测系统主要的作用为停车辅助和防止碰撞。停车辅助是指驾驶员在倒车时倒车雷达会帮助他们探测后视镜看不见的物体,通常是用来探测后

3、方物体的距离,当距离过小存在危险时,警报会发出声响提醒驾驶员注意,通常距离越小警报声显得越危急。除此之外,碰撞避免是指在碰撞快要发生时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及时作出应对,减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极大程度地避免了碰撞的发生。该系统同样也是以雷达为基础,雷达如图1.1所示,它不断探测周围车辆的距离和速度,不仅会发出警报,必要时也会自动拐弯或是减速。由此可见,汽车安全间距检测系统对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图1-1防撞雷达示意图由于交通事故率每一年都在上涨,汽车雷达得到了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渐渐出现了超声波、激光、红外、微波等多种方式的汽车雷达系统。表

4、1-1各种雷达技术方案比较超声波被动红外主动红外可见光毫米波价格低高高高高波束难以形成覆盖面窄抗干扰能力差差强强强气候影响小大小大小技术特点存在盲视功耗大穿透力强技术要求低中中高高毫米波是指波长为1-10毫米、频率为30GHz-300GHz的电磁波。根据表1-1所示,毫米波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穿透力强、气候影响小以及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除此之外,毫米波有较大的多普勒带宽,多普勒效应明显,测量精度高,因此汽车毫米波雷达显然是研究人员设计与研究的重中之重,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各类雷达的结构不同,但是所有的雷达都至少包括五个基本的部分: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和显

5、示设备。而研究的重点则是汽车雷达的主要核心部件——雷达接收机。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车载雷达使用频率主要集中在24GHz,60GHz与77GHz这三个频率。由于这三个频率附近的波在空气中衰减较大,因此不会对人体和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太大的影响。FCC(FederalCommunicationCommission)规定24GHz作为短距离车载雷达的标准频率,而另外两种则是长距离车载雷达的标准频率。长距离车载雷达技术要求极高,且价格昂贵,因此一般用于高级轿车。而短距离车载雷达性价比极高,精度高、体积合适,是未来雷达发展的重点。1.2车载雷达的发展与应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由于微波理论水

6、平较低、器件集成度较低、硬件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各国所研制的车载雷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七十年代以后,车载雷达的体积因为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发展速度缓慢。但在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微波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技术水平的大大提升,欧洲、美国和日本等都研究出了性能极强、体积合适的车载雷达,并开始投入使用。目前,汽车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工作频率为77GHz的车载雷达研究及发展最为良好,具体情况如表1-2所示。相比之下,国内对汽车雷达研究显得太过年轻,尚在起步阶段,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于贴片天线和集成化前端雷达系统等。表1-2国外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发展状况发表时间公司工

7、作频率(GHz)发射功率(mW)主要技术成本1991Plessey7820光学天线£50-1001993Eaton24.7253<$25001996Delco77<10$18951997Benz763喇叭天线2000TRW77MMIC前端$2002000Sense10.5255波导前端早期德国ADC公司曾利用了脉冲测距,出产了ASR100毫米波雷达,之后Denso公司、日本丰田公司与三菱公司开始合作,运用先进的相控阵技术,生产了汽车毫米波雷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