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

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

ID:26409298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_第1页
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_第2页
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_第3页
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_第4页
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变化作者:董红艳,胡向军,彭瑞云,王水明【摘要】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30和100mIASⅡ图象分析仪对上述肺组织切片进行平均光密度(MOD)和积分光密度(IOD)测定及分析,每只动物的5张切片分别随机选取5个视野。1.4统计学处理结果以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多水平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VEG

2、F免疫组化学染色结果假辐射组VEGF见于血管内皮细胞浆,棕黄色颗粒呈弱阳性表达(图1a);30、100mOD)结果(×10-2)注:与假辐射组比较,*P<0.05,**P<0.01。图1大鼠肺组织VEGF的表达(SP×200)a.假辐射组,示VEGF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弱阳性分布。b.100mOD)结果(×10-2)注:与假辐射组比较,*P<0.05。  3讨论随着广播、电视、通讯及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信息传输和各种家用电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也使整个生物界处在微波辐射之中,微波对

3、生物体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3,4]。目前普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是微波生物效应的敏感部位。微波对肺脏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射性肺炎,有学者认为肺脏是微波损伤的敏感靶器官之一[1]。黄小军等[5]对高功率微波辐射后的大鼠肺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肺上皮细胞变性严重,肺泡隔断裂、变薄,出现广泛的肺大泡;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肺内小静脉淤血。并且有学者观察到一定条件的微波辐射可引起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其中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水肿和出血[6,7]。但国内外对微波辐射引起的肺水肿和

4、出血的机制鲜有报道,为此,本文就引起肺组织水肿和出血的两个重要因子VEGF和AQP5进行了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CuiYF,YangH,GaoYB,etal.Experimentalstudyofeffectandmechanismofelectronicpulseonperipherallymphocytesindog[J].ChineseMedicalJournal,2001,114(10):1019-1021.  

5、[4]MashevichM,FolkmanD,KesarA,etal.Expousureofhuman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toelectromagicfieldsasociatedosomalinstability[J].Bioelectromagics,2003,24(2):82-90.  [5]黄小军,杨家骥,李珍,等.高功率微波辐照后大鼠肺脏形态学改变[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2):178-179.  [6]王旭,胡向军,彭瑞云.微波辐射对血脑屏障的

6、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8):505-506.  [7]KalausRT,ThomasH,MichaelK,etal.Targetcellsinradiationpneumopathy[J].IntRadiatoncolBiolphys,2004,58(2):463-469.  [8]FerraraN,GerberHP,LeCouterJ.ThebiologyofVEGFanditsreceptors[J].NatMed,2003,(9):669.  [9]KanerRJ,Cry

7、stalRG.partmentaliz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groanlung[J].MolMed,2001,7(4):240-2461.  [10]RobertJK,JohnRS,NoyimasaF,etal.Lungoverespressionofthevascularendotheliargroonaryedema[J].AmRespirCellMolBid,2000,22(6):657-663.  [11]AntotiDA,BarberAJ,HollingerLA,eta

8、l.Vascularendothelialgro,1999,274(33):234-236.  [12]郑灵,张劲农,周露茜.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烟雾暴露大鼠肺气肿模型中的动态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2)127-128.  [13]SabooriAM,SmithBL,AgreP.PolymorphismintheMr32000RhprotEInpurifie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