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

ID:26423197

大小:50.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_第1页
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_第2页
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_第3页
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_第4页
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防和遏制青少犯罪的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市政协法制社团专委会孩子是父母的期望,也是祖国的未来。然而随着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多。这给相当多的家庭带来了伤痛,也给社会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救救孩子”已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应直面正视的严峻课题。最近,市政协法制社团专委会就此进行调研,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从近几年我市破获的刑事案件和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来看,青少年首次实施违法行为时的年龄明显

2、提前,初次犯罪高发年龄为14到18岁,最小的甚至仅12岁。2007年3月市公安局瑞州分局摧毁以袁纯为首的未成年人入室盗窃团伙,成员年龄均在13—15岁之间。2、犯罪作案帮派化。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在很多青少年犯罪团伙由过去的多以同学、街坊纠合转向多以有劣迹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等人群纠集而成。有的团伙甚至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反侦查能力,已具黑恶社会组织的雏形。如我市公安局2006年摧毁的贾依韬涉恶犯罪团伙,其骨干成员贾依韬、贾钊等人均不到20岁,他们相互勾结,曾

3、在新街镇聚众斗殴、敲诈乡邻、妨碍执法、无恶不作,沦为当地一害。3、作案人员文盲化。据统计,2006年我市抓获294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其中低学历或文盲占71.3%,无业青年达86.4%。他们厌学弃业,好逸恶劳,过早的浪迹社会,素质低下,对法律无知。4、作案动机单一化。据市公安局报表统计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犯罪以侵财型为主。2004年至2006年,全市立各类刑事案件分别是1204起、1354起、1825起,其中盗窃、抢劫案848起、966起、1377起,在这些案件中,青少年作案所占的比例分别高达7

4、3.2%、71.3%、75.4%。5、作案手段成人化。青少年头脑灵活,接受新生事物快,受电视媒体、惯犯的教唆影响,作案手段成熟老练。如**市公安局2006年9月摧毁的刘某某(14岁)、刘某某(15岁)为首的抢劫团伙,该团伙从电视电影学得飞车抢夺“技能”,他们分工合作,连续在**城区抢劫7起,仅9月13日就“飞车”抢得一聂姓妇女1万余元。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其自身辨别是非、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还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有很大的关系。1、学校缺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

5、展的良好环境。只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些教师歧视后进生,经常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加之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致使一些学生大厌学、逃学,甚至流浪社会。2、不当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然而有的因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

6、、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有的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有的父母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娇生惯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闻目睹,容易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3、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对一些青少年

7、影响很大。追求享乐,好逸恶劳、向往奢糜生活,扭曲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少达到就业年龄的青少年难以寻找就业机会。而不少待业青年,要么文化素质偏低,未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要么怕吃苦受累,嫌工资待遇低,高不成,低不就,苦于无工作可干,精神空虚,又无经济来源,从而引发犯罪。三、当前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主要应从“治、防、教、帮”四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长抓不懈。1、“治”,即加强社

8、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除不健康的“污染源”,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一是要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基础管理。通过全面摸底,在全市建立健全相应的闲散青少年“一人一档”制度,全面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基本情况。通过建立谈话预警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机制。通过法制宣传、公民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社会发展实践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闲散青少年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二是要打击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坚决打击教唆、拉拢、诱骗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残害青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