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

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

ID:26431348

大小:57.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_第1页
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_第2页
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_第3页
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_第4页
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苦丁茶的组培技术及我区苦丁茶发展对策伍玉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农技系 2002级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苦丁茶的药用价值,苦丁茶老嫩叶都可茶药两用的珍稀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具体过程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移植,其中在初代培养要特别注意外殖体的消毒,要在严格要求的无菌状态下操作,在此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真菌污染,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广西是适合种植苦丁茶的地区,随着人们对苦丁茶的日益强

2、烈的追求,苦丁茶的市场愈来愈大,苦丁茶种植价值越来越高,在此对苦丁茶在我区的产业发展策略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关键词:苦丁茶,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和经营1苦丁茶概述1.1分类学位置苦丁茶为冬青科(Aguifoliacae)冬青属(Ilex)常绿乔木,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又名万承茶,一叶青,古皋芦、瓜芦、过芦、洛芦、果芦。苦丁茶原产我国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省区,老叶嫩叶均可药茶两用,经济价值极高,近年来,随着苦丁茶开民热,以其形态,效用相同而不同名的苦丁茶植物达10多种。据统计,市场上以苦丁茶名字出现的主要种有:大叶冬青(Lle

3、xlalifolia)枸骨(Ilexcornuta)铁冬青(Llexrotunda)毛冬青(Llexpubescens)毛叶黄牛木(Cratoxylumprunifolium)序梗女贞(Ligustunmpeunculare)等。1.2 用途苦丁茶可茶、药两用,是著名中成药“甘和茶”的主要成分。早在古代苦丁茶作为茶叶加强剂量或代用品就作为向皇帝进贡的佳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煮饮,止渴明目除烦,令人不睡,消痰利水通小肠,治麻止头痛烦热,呤咽,清上膈”。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苦冬青具有显著的降压、降脂、清热、解毒和利

4、水明目等功效,对咽喉肿痛、口腔炎、牙龈炎、牙周炎、便秘、痔疮有非常作用,苦丁茶亦茶绿黄金,有“益寿茶”之美称。上世纪80世纪被世人“挖掘”出来,成叶肥厚,更有光泽、最大的成叶长达30cm宽可达11cm,其中海南苦丁茶四季可摘。1.3 繁殖特征过去苦丁茶多采用有性繁殖,其种子因休眠而后期长,催芽播种后需18个月才开始萌发,萌发率低于60%,因而繁殖速度极慢。扦插育苗繁殖因季节和树龄等限制,加上成活率不高,且耗费枝条多,影响当年采叶收入,大大阻碍子种植业的发展。组培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遗传性稳定和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应用于种苗繁

5、殖生产,是加速常规无性繁殖较难的种苗生产的新途径,对快速繁殖苦丁茶有重要意义,每次继代培养增殖5倍,平均40d切割一次计算,可以继代9次,每株理论上可繁殖将近200成株,以实现苦丁茶的工厂化生产。1.4组组培养简史陆永林等(1993)从3年生无性苗的茎头和播种3个月的实生苗茎尖培养中获得丛生芽和完整植株。刘德华(1994)在苦丁茶繁殖试验时,先将试管苗移至含低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然后移至蛭石上生根,其生根率在96%以上。姚军等(1996)用4年生优良的顶芽和腋芽茎段作外植体进行培养,短时期内繁殖出大量的苦丁茶插种苗,并

6、对外植体的采样时期,激素对芽苗分化的影响诱导生根及移栽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掌握了苦丁茶工厂化的技术流程。2快速繁殖技术2.1材料、消毒及接种用4~6年生优良单株的顶芽和腋芽茎段作外植体,所有的材料均去掉展开的叶片,用自来水冲洗数遍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的乙醇浸泡1min,再转入0.1%青霉素液处理10min,后在0.1%升汞溶液中消毒7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7~8遍,将材料剪成约1cm左右的一芽一段,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培养。外植体接种污染率为10%。2.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2.2.1培养基诱导芽分化及增殖培养基为MS+BA

7、1.0+3%蔗糖,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或1/2MS+IBA1.02.2.2培养条件所有培养材料均放在25℃左右的培养室中培养,每天光照10h,光照度1500lx2.3诱导芽分化材料接种一周后,芽开始萌动,20d时可见萌发多个绿芽并逐渐抽茎长叶。至50d时,无根苗高约2cm,外植体的萌发率为70~80%。2.4增殖培养将高约2cm的无菌苗切成一芽一段后,转接到与诱导芽分化相同的培养基上,或MS+BA3.0+GA2.0+NAA0.2培养基上,经10天培养,芽开始伸长,培养25天,开始形成丛生芽,在30天时,可将丛

8、生芽分割进行增殖继代培养,每株可增殖3~5倍。2.5根的诱导将高度为1.5cm以上的芽苗切割下来,转到1/2MS+NAA0.5~1.0的培养基上,外加0.2%活性炭,可明显地促进根系的生长,生根率90%2.6苗的移栽当试管苗长至2.0cm左右,根2~3条,苗高2cm时,开盖炼苗2天后移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