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ID:26434522

大小:1.69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8-11-26

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_第1页
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_第2页
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_第3页
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_第4页
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赵克礼陕西师大教师教育资源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选题的背景:1、唯科学思潮下历史教育边缘化2、应试教育中历史教育的颓废化3、高效课堂里历史教育的虚无化4、两元思维与教学模式的绝对化思考的问题:1、教育的本质与社会需求2、历史的特征与历史教育的价值3、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特征4、学习的本质与学习方式的选择5、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6、对历史课堂教学理想状态的思考第一个问题:教育的目标与历史教育的价值1、说说汉字中的“教”和“育”“教”字的构成:学生、知识、教师“教”的本意:“仿效”《说文》“人子之达道也”(宋·戴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2、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道:自然之道、人文之道“性相近,习相远”育=毓生育毓秀“育”的本质本意:新生命的孕育和养育目标:“养子使善也。”《说文》“善”:美好、完善。阐释:“育”是一项充满慈爱的人类活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教育的责任教育所追求的“道”和“善”:寻求物质世界发展的合理性(科学素养)。具有人类社会的规范与属性(人文素养)。养成健全的身体和技能(生存能力).3、教育的终极目标让人类的下一代能够尊严而幸福地生活着。4、人生所需要的基本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生存能力基本的做人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教育——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普通高中的任务—

3、—以育人统整各项任务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p78页5、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1)、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3)、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以及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4、力。(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初步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初步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6、历史在育人中的价值:关乎人的意识:从整体的人类历史看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问题。并从哲学和精神的高度对人的行为进行反思、忏悔。关乎人的本质:人性、人的个性、人的需要、人的活动、人的审美。关乎人的发展:人的信仰、人的素质、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关乎人的存

5、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第二个问题:学习的本质与历史学习方式1、学习的本质学:觉悟也。习:数飞也。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活动。2、新课程倡导怎么样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被摆在重要位置。引自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通识)》3、《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合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4、历史《课标》对学习方式的进一步阐述: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探究

6、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5、古代先哲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启:开其意;发:达其词;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帮助学生学习。6、“学习中的合作”与“合作学习”人类社会的学习主要依赖人与人的合作。离开了具体内容的“合作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是组织形式,其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共同“探究”和“分享”。孔子思想中的合作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第一》7、“探究学习”的分类与实

7、施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下的专题探究。课程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古代的探究学习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探究式学习的类型1、学习方法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状态下的探究式学习:围绕一个问题而进行的课堂内外讨论式学习。3、课程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专题探究,或与校本课程结合的探究学习活动。专题式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目标:1、过程与方法:选题:选题理由、前人的研究状态、研究的预期目标、保证研究正常开展的条件、研究成果

8、的呈现方式探究过程: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