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ID:26444337

大小:370.35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1-26

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_第1页
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_第2页
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_第3页
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_第4页
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lfh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一、中国语法学史简介(一)中国语法学的历史分期1、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898-1936)2、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936-1949)3、汉语语法学的描写时期(1949-1976)4、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1976-今)(一)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汉语语法学草创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古代汉语语法研究阶段;二是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阶段。(1)马建忠《马氏文通》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马氏文通》1898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黎锦熙与《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890—1

2、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1920年起任北京高师国语文法课教员,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女子师大,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1945年起任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兼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近七十年,在语音、音韵、语法、修辞,汉语史、辞典编纂、文字改革与推广普通话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新著国语文法》1921年完成初稿,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新著国语文法》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以“纳氏文法”为主要蓝本,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个新的语法体系。(二)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中国文法革新讨论这次文法革新的发端是1938年10

3、月19日上海《语文周刊》15期上刊登其主编陈望道《谈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一文,在讨论方言文法时偶而涉及一般文法体系的缺点。随后,在陈氏鼓动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就语法革新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通用于文言和语体的国文法新体系。二是究竟实行一线制还是双轴制?这实际上就是涉及到汉语词类能不能分,怎么分以及是否要把词类和句子成分区分开来的问题。三是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创见,也最有贡献的是方光焘提曲的“广义形态”说和陈望道补充修订后提出酌“功能”说。(2)王力与《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王力,字了一,广西博白人(1900~1986

4、年)。从小因家贫失学,未能上中学,曾在家乡当小学教员,23岁入上海南方大学,次年入上海国民大学,26岁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27岁赴法留学,入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言学,以论文《博白方言语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燕京大学讲师,主要讲述语言学、语音学及中国音韵学,同时继续进行汉语语法研究。1939年后在西南联大讲授普通语音学,中国现代语法及诗法。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系。1947年任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山大学语言系主任,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兼汉语教研室主任,并被聘为中国科学

5、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兼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力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和教育工作。出版专著二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是孪生的姐妹篇,原为作者1938年秋在西南联大时的讲义,后接受闻一多建议,“把它分为两部,一部专讲规律,一部专谈理论,相辅相承(自序)”。书成1938年冬至1940年夏。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日期分别为《语法》上册1943年1月,下册1944午8月;《理论》上册1944年9月,下册1945年10月。吕叔湘与《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江苏丹阳人,生于1904年,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曾在丹阳县立中

6、学、苏州中学,安徽省第五中学等任教,1936年赴英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就学。1938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开明书店编辑。1950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952年起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兼《中国语文》杂志编委,主编。《中国文法要略》上卷1942年初版,中、下卷1944年初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1954年合为一本修改再版。《要略》不重理论的说明,而重规律的揭示;不重体系的构拟,而重事实的描述;从而开创了描写语法的一代学风,也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

7、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高名凯与《汉语语法论》高名凯(1911—1965年),福建省平潭县人。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1940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41年任燕京大学国文系助教,讲师,1942年任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起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高氏的学术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解放前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研究;解放后主要从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