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ID:26646042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_第1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_第2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_第3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材更加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教材的变化必然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利用新教材进行地理教学,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新课改要求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教学原则。要由以前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

2、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育方式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课堂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领导者”向“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变。教师不再只是传授课本上现成的知识,而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辅导者,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达

3、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的教学中,上课时给学生投影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图,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纬度的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是否相同。经过激烈讨论和认真思考,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同。有的地区是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有的是交替控制,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教师再投影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点拨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并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原因,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借助于这个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气候类型难点很容易的突破了。这更坚定了教学信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的结合新

4、课改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将收获颇丰。二、培养创新思维,适应社会发展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动手实践、科学知识、社会评价、生活审美等能力,更要具备创新能力。这就更加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造的潜能,而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先自主预习,自行完成“预习案”,写出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重难点。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师再适当点拨纠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案”,学生不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更重

5、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内涵和效率,课下再完成“巩固案”就是很容易的事了。例如在“经纬网定位”教学中,以某一学生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电影院找座位的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座位的方法是利用行和列的定点,可让学生根据“第几行”、“第几列”的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借助于这个实例,学习用经线、纬线的交点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师由此可引出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的知识,并让学生加以理解,不仅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激发、锻炼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三、加强

6、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明显地给教师一种紧迫感,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教师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拓宽学科领域,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关注社会热点,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学科知识的变动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将最新的、最有实效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更好

7、的、更有效的指导学生,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查找资料,能自行制作教学课件,能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上课。新课程改革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又一片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天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需要每一位地理教师以新思想、新观念、新认识,新方法、新面貌去努力战斗,只有这样,才会为地理教学的健康的、良性的、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