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ID:26662927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_第1页
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_第2页
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_第3页
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_第4页
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今天,如何发挥机械效能,提高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准,使水稻生产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水稻生产的首要问题。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经验教训,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索与总结完善。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

2、009年1.90元/千克。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

3、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2机械育苗质量差

4、,壮秧效果不达标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

5、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

6、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

7、要因素之一。5插秧密度不合理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