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

ID:26800284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_第1页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_第2页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_第3页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_第4页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探析摘要:挫折心理是人们在从事有意识的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能够调适人们的挫折心理、矫正人们的心理障碍。本文在把握挫折心理调适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主客观因素分析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调适挫折心理的主要措施。中国4/vie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挫折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7)01-0086-03  2013年4月,刚考上博士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人投毒致死;随即,上海警方基本认定黄洋的同寝室同学存在嫌疑;20

2、15年12月11日,投毒者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在此之前,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出现铊中毒症状;1997年,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3名学生铊中毒,同学承认报复投毒;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宿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死……这些案件的发生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特别是复旦大学投毒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唤起了社会集体反思。但以这种令世人震惊的惨烈方式来唤起公众对教育的重新审视,代价实在是太大,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些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校园暴力案件,它们有一

3、个共同的特点:由心理因素引发,主要是作案的大学生在挫折面前心理失衡且缺乏疏导。  毒物并不可怕,比毒物更可怕的是扭曲的人性,这些高智商、高学历的莘莘学子对他人生命的漠视[1],反映出了心理教育和对灵魂塑造的缺失。2011―2012年,施玮等[2]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四川省各大医学院校252名毕业生进行了心理状况及人格特点测试,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4.9%,较全国范围检查结果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淡漠、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同时,他们将筛查结果为阳性者与阴性者做比较,除躯体化外各因子分明显偏高,抑郁、强迫、人际关系、

4、焦虑、敌对5个因子增幅最大。有一定医学知识和心理学基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尚且如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力,缺少善良、质朴情感的滋养,缺少宣泄情绪和释放压力的平台。在教育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调适作用,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修正性格,矫正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应对挫折,树立起�鹗ご煺鄣男判模�滋养出健康的人格[3]。  一、挫折心理调适的必要性  近年来,学生自杀及投毒致他人死亡的事件屡见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缺失,也反映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挫折心理进行调适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复旦

5、投毒案发生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大学教育。人民日报评论道:“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残酷的行为、震惊于这些扭曲的心灵时,我们是否也想过……家庭、学校、社会是否像重视他们学习成绩、关注考上什么名校那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做他们心灵的‘牧羊人’?”[4]可见,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调适有其必要性。  (一)挫折心理调适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尽管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实施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其中的挫折教育更是被束之高阁,在教育上我们仍然还没有摆脱“唯分数论”的评判体系。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

6、人文情怀的培育,忽略了对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培养,太少去关注他们心灵的健康和灵魂的塑造;而且在理论界,有关抗挫折心理调适的文献成果也相对不多;甚至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上,有关挫折教育的内容也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里涉及了一点。显然,这种状况是不适应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既有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没有抗挫折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挫折心理的调适,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深切反思,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对挫折心理的调适是改变抗挫折能力弱化现实的需要  现

7、实生活中出现的多数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都与对挫折的情感反应认识不足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少人在遇到挫折后,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往往表现出消极情绪,或者攻击、焦虑、冷漠、固执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情绪不能得到舒缓,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复旦大学投毒案件中的投毒者林某就是最好的证明。林某表面看似自信开朗,但其内心实际上极其脆弱、自卑、挫败,在长期积压下,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在当今社会,人们抗挫折能力普遍趋于弱化。因此,加强挫折心理的调适势在必行。对挫折心理的调适能够有利于人们正确认知挫折,使其充分认识不良的挫折心理反应会给自身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8、,进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心态,防止心理问题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