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

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

ID:2681220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_第1页
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_第2页
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_第3页
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_第4页
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受骗现状调查分析与防骗措施探讨摘要:当前社会经济纵横发展,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受骗的事件多有发生,更有的甚至酿成惨痛后果。如何预防诈骗和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能力成为了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此次调查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运用数据分析,总结大学生被骗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防骗措施,为大学生提高警惕、防止受骗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源。中国2/vie  关键词:大学生;受骗现状;防骗措施  1前言  21世纪是高科技、高速信息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

2、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诈骗成为了经济领域中波及面广泛、社会危害严重、增长较快的高频多发犯罪类型。随着高校校园的日益“社会化”,部分不法分子频频将诈骗的黑手伸进高校,大学生被诈骗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如何有效减少和防止大学生受骗事件的发生,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调查对象及思路  此次调查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一是制定研究方案,把握整体思路;二是进行具体实施,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资料收集等方式,了解大学生受骗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分

3、析研究调查成果,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解决措施。  3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62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600份,有效率达90.63%,样本可信度较高。  (一)受骗者角度分析  1.性别因素  此次调查男生227人,女生373人。通过数据看出男生认为自我防骗能力非常好的占23.79%,女生仅占6.97%;男生经常被骗的占2.64%,女生为5.36%。这说明女生往往容易被骗,女生的防骗能力要低于男生。在对被骗的主观原因的分析上,男生认为思想单纯被骗的占60.35%,女生占71.31%。女生相对男生来说

4、,思想单纯,更容易相信他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2.年级因素  此次调查大一年级283人,大二年级122人,大三及以上年级195人,对比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防骗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大三及以上年级中47.18%的同学能识别所有骗局,大二年级中有46.73%的同学,大一年级中仅有45.93%的同学。  3.户口(家庭环境)因素  此次调查来自城市的184人,来自农村的416人。在对防骗能力的自我感知中,户口所在地是农村的认为自身防骗能力还不错的占51.33%,城市的占45.44%;农村认为自身防骗能力很差的占5.

5、72%,城市的占1.09%。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城市户口同学的防骗能力总体上明显高于农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防骗能力的缺失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4.高中文理分科(思维方式)因素  此次调查高中文理分科文科生255人,理科生345人。高中进行文理分科之后,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对问题的看待、解决也随之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理科生能识破所有骗局的占总人数的48.68%,明显高于文科生的43.53%,由此看出理科生遇到问题相对比较理智,而文科生偏于感性,善良占了上风,容易上当受骗。  5.所�W

6、专业因素  本次调查大学生法学专业133人,非法学专业467人。通过数据发现,法学类学生中有55.6%的人很关注与防骗有关的知识,而非法学类学生有51.6%;其次调查发现不能识别新型骗局的法学类学生占3.7%,非法学类学生占6%,显然法学类学生防骗能力较非法学类学生好一些,就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  (二)诈骗者角度分析  诈骗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消费类、兼职类、培训类、网络类、电信类、求职类、交往类、中奖类、社会实践类。  1.消费类  以提供廉价、违法物品为内容的短信或者链接诈骗以及通

7、过假冒卖家进行的诈骗。高校学生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在购物时往往追求便宜,诈骗人恰恰抓住大学生的这种购物取向,通过QQ群、微信群、短信等方式发布正品促销等内容的信息,被骗者往往买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一些诈骗者通过淘宝等购物平台假冒卖家,诱骗大学生交付定金、邮费以及售后缴费等。  2.培训、兼职、求职类  以招聘为名,设下圈套。近年来,大学生为了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主动走上社会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诈骗分子借机设下骗局,通过短信、网络平台发送虚假招聘广告,在收取了报名费、中介费后便逃之夭夭

8、,让学生饱受经济损失。  3.电信类  假冒身份,直接骗钱。诈骗分子利用高校学生与父母之间相隔较远及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以落难求援名义向学生父母行骗。再者诈骗分子以学校名义指定学生向XX账户汇学费,还有以助学贷款名义要求学生先行支付一定款项,诸如此类。  4.交往类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或者其他方式同大学生进行交往,实则骗取钱财。有的诈骗分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