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ID:2682307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_第1页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_第2页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_第3页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摘要:接受美学理论是由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德国康斯坦丁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史实质上是读者的接受史。文学翻译具有特殊性,创造性与艺术性。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翻译的本质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契合,接受美学理论为文学翻译带来了新视角,肯定了译者和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摆脱了以原语文本为中心的静态研究,有着革命性的启示。中国5/vie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翻译;读者  作者简介:王征,(1991-),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

2、014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1002-2139(2016)-35-0-01  郑海凌在著作《文学翻译学》中对文学翻译下了定义:“文学翻译是艺术化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的把握,是用另一种文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1]文学翻译首先与其他的诸如科技、法律、新闻翻译一样,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但是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

3、首先就在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文学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其次,文学翻译的手段同样不同于其他翻译,首先文学翻译要把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翻译效果的依据,再次,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译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最后,译者需要把握原作者的创作历程,需要把握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用恰当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一)文学翻译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关照  接受美学空前提升读者的地位,不再孤立地研究文本本身,而是更注重文本的社会效果和读者参与理解文本的过程。接受美学“关注读者的参与”启示我们,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应该成

4、为文学翻译研究的重点。只有符合读者“期待视野”本文,才能吸引读者,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当译者在翻译时,要研究读者的“期待视野”,如何选择翻译文本、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运用怎样的翻译语言,都要以读者的“期待�野”为中心,对读者进行关照,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可知,读者的“期待视野”中还存在“创新期待”,这就要求译者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的同时还应适当地打破读者的原有期待,原有阅读习惯,让读者在这个类似于探索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更新补充自身的“期待视野”。  (二)文学翻译对文本

5、“召唤结构”的创造  翻译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连续过程,而译者则是在翻译过程中双重身份的扮演者。译者不仅仅是译文的作者,还是原文本的读者。在阅读理解原文时,必然会遇到“文本召唤结构”。所以译者需要调动自我的储备知识、先入观念、审美体验以及对文本的期待,并以此为根据来填补原文的空白,连接空缺,建立新视野并推想原文作品的社会意义及美学价值,因此译者在文本的接受和阐释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原作的意义一方面由原作者创造出来,一方面有译者的再创造,但是译文读者的再创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译者在填补空白的同时

6、,还要充分重视“留白”的意味,以便读者充分理解原作的精神。  (三)文学翻译对作品“审美经验”的传递  文学翻译自古以来就追求美,译者在对原作字斟句酌的翻译与研究过程中,必然会收到原作所传递的“审美经验”,译者需要挖掘,探索,再现原作的美,将所接收到的“审美经验”传递给读者,让其充分体会到原作品的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根据自己对于原作的剖析,把原作所表现出的美转移到译文中,但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前提是不损害原文的意义。根据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JaussH.R.)的观点,“审美经验”

7、的第一个范畴就是“创造”,是对于美的生产方面,在文学翻译中,创造是有限度的,译者自始至终都要受到原作的牵绊,绝对不可以肆意删减,随意揣测,这样会大大降低原作的美感。“审美经验”的第二个范畴是“美觉”,是对于美的接受方面,这就要求译者把握原作的语言风格,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译者需要的是再现这种风格,而不是用自己的风格来掩盖原作的风格。“审美经验”的第三个范畴是“净化”,是与作品之间的交流方面,这就需要译者把握原作的感情色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受到原作作者的牵绊,译者需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历程

8、,创作目的,创作背景,把作者投入到原作中的感情挖掘出来移植到译文中,把原作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来,让译文读者与原作进行对话交流,体味到原作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刻含义,从而自身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