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

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

ID:26860228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9

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_第1页
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_第2页
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_第3页
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_第4页
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疑罪难从无的原因与完善浅议论文摘要疑罪从无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基本的保障人权理念和司法观念。该原则的实施在我国尚处于初步阶段,所以存在部分阻碍,造成疑罪难从无现象的普遍存在。通过对疑罪从无原则难以实施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提出完善的意见,使疑罪从无原则能够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实施。论文关键词疑罪疑罪从无无罪推定保障人权疑罪从无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也是无罪推定原则派生出来的一项具体规则。目前,我国虽然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但是其适用仍然处于初步阶段。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件错综复杂,疑罪从无原则适用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与阻力。

2、一、疑罪从无原则实施难的相关原因(一)公检法三机关体系复杂虽然刑事案件是由法院作出最终审判,但是一个审判决定的形成却有可能经过了各个不同机关权力的协调、配合才得以实现。公检法三机关的工作之中,存在复杂的权力体系,它们虽是说各有分工,总体上而言还是相互配合多过于相互制约。就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来说,他们并非认为侦查结案为终止,而会考虑到检察院是否会审查起诉,法院是否可能会进行无罪判决等等。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法院可以撇下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单独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判决,因为就算真的撇下了,当结果反馈给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后,还可能由于检察院的监督权而

3、被要求对案件进行重新的审理。我国的上下级法院之间并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最高法和上级法院也是可以通过对错案追究,加以对下级法院的控制。因此,每当法官承办有关疑罪案件的时候,处于复杂的权利体系之中的他们,会先行选择合议庭讨论、向上一级汇报、同相关机关协调等方式对案件加以消化,拿捏好各方所希望的尺度之后,在对案件进行处理。通过这样多方面地考虑各方利益的均衡、各方关系的协调,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疑罪从轻处理或者以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结案。①想当然耳,疑罪从无原则的适用之路就在各方讨论中被消化截断了。(二)司法机关内部考绩奖惩制度缺陷每个机关系统内部都有

4、各自的考绩奖惩制度,公检法三机关也不例外,这种制度从总体上而言是为了激励工作人员,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公安系统内部主要考核破案数、追逃数、逮捕率等,其中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审查的标准是以检察院的批捕或者法院的判刑为参考。无形之中,公安系统内部人员会特别关注检察院的审查批捕工作,甚至于私下与办案的检察官相沟通,以促使批捕率的提高。另外在检察系统,主要考核的起诉数、胜诉率、撤诉率、无罪率等,又是以法院的处理结果为标准,进而检察官们又极有可能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同法官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方便提升自身的绩效和排名。②虽说这种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但是法官也会考虑到自身工作时

5、需要公安人员、检察官的协助,并且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判处一个无罪的案件会给相关人员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最后还发现是自身的原因错放了犯罪嫌疑人,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综合以上考虑,法官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采用建议退回补充侦查、建议撤回起诉等措施,尽力控制无罪判决,不是万不得已,疑罪从无原则是很难被他们选用的。毕竟,利人利己的事总好过于冒险去承担错放犯罪嫌疑人而必须面对的严重后果。(三)机关工作人员执法理念、执法作风问题侦查人员在侦查案件的过程中,出于特定的职业心态和思维习惯,容易产生疑罪从有的倾向。不惜一切力量为的是找出犯罪嫌疑人和有罪证据,对于无罪证据往往选择加以忽

6、视。由于主观心态上已经给犯罪嫌疑人定了罪状,所以就算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也将案件“打包”交由下一流程的检察院处理。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某些办案人员为了迅速结案,通过刑讯逼供的方式来获取有罪证据,造成案件一次次翻供,一次次反复审理,既浪费了司法资源,又侵犯了无辜者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接手到公安机关提交的刑事案件,大体审查通过就直接交由法院,除非确实存在重大疑点,实践中很少会一再退回补充侦查。对于检察机关提起的公诉案件,出于私心的考虑,检察院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认可,只认同疑罪从有,就算是判错了,《国家赔偿法》也没有规定由检察官承担赔偿责任,整体考虑下来,显然

7、是疑罪不从无对自己而言更为有利。法官在处理案件中应该保证自己处于中立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现实问题是,法官往往被拉入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的阵营,和他们一起对抗弱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来应该是等腰三角形的刑事诉讼结构却成了流水线性结构,法官的执法立场不可避免的将会影响到疑罪案件的审判。与此同时,部分司法工作人员素质过低,责任意识不强,也是造成疑罪难从无的重要因素。(四)司法环境中以严打惩恶为主基调建国以来,独具中国特色的“严打”政策已进行了多次。无论是在刑事立法上,还是在刑事司法上都有明显的重刑倾向,要求“从重从快”处罚刑事犯罪分子。虽然要求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

8、刑事政策,但是几十年以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