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ID:26931786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七律长征》说课稿_第1页
《七律长征》说课稿_第2页
《七律长征》说课稿_第3页
《七律长征》说课稿_第4页
《七律长征》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七律·长征》说课稿今天,我们五年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单元第一课《七律·长征》。我们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

2、五千余里。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2、课文所处地位《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山花》,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为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群众在一起。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

3、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让学生去体会有一定的难度。本组课文是这册书最后一组课文,在设计教学时,我们注重对学生已有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对于《长征》一课的理解不盲目追求深透,而把重点确立在“读懂后有所感悟”。因此,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初步感知七律诗的结构:首联、颔联、颈联

4、、尾联。四联八句:首已“不怕难”为纲,尾以“尽开颜”作结,颔颈分承“千山”与“万水”,衔接紧凑,结构完整。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补充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走近毛泽东,初步感受其诗人风格和伟人风采。(2)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1)理解诗意,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体会诗人英勇豪迈的情怀。结合本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流

5、程: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夯实基础,初读文本   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主体部分)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二)教学环节设计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  【“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

6、,以回顾领袖与长征的内容,巧妙地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2.夯实基础,初读文本  (1)(课件出示全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

7、/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开颜。课件播放泛读音频,让学生体会后再指读。  【设计意图:读通读顺课文,是披文入境悟情的基础。】  3.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