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

ID:26950011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30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_第1页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_第2页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_第3页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_第4页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消解策略  班级认同是指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对所在班级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倾向,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消解策略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班级常被学生视为精神家园,对于城市流动儿童而言,班级这一精神家园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在城市社会中,流动儿童不仅失去了原有乡村社会的各类支持,还可能遭受部分城市人的冷眼和歧视,除了家庭之外,班级便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依靠。当前班级成为城市流动儿童精神家园的道路并不顺畅,突出的表现便是班级认同危机。这一危机

2、是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危机在班级这一社会组织中的呈现样态。目前人们对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危机探讨比较多,但对于班级认同危机这一具体样态却缺乏深入探讨。  班级是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中接触最多的社会组织,找到消解其班级认同危机的策略,不仅对班级管理和城市流动儿童的发展有利,也可以为其他类社会认同危机的消解提供有益参考。  一、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现实表现  班级认同,是指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对所在班级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倾向。对于城市流动儿童而言,通过认同比自身更为强大的班级组织,可以获得归属

3、感、安全感和力量感的满足;对于班级而言,当包括城市流动儿童在内的所有成员对其产生了认同,成员们才能够与班级休戚与共,并努力达成班级的各项目标。而城市流动儿童的班级认同危机,则是他们对班级产生的矛盾或相异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与非流动儿童交往的贫乏  班级认同是交往的产物。认同是关于内在生成的、个人的、原创的同一性,班级成员并不先验地享有这种认同,他(们)不得不通过交流来赢得认同。通过与班级中其他成员的交往,城市流动儿童才有可能了解班级的价值目标等各类信息,并寻求

4、自我价值与班级价值之间的一致性,从而达到自身与班级利益的契合。但一项调查显示,在问及是否主动与非流动儿童交往时,28.9%的流动儿童选择有时,18.2%的流动儿童选择偶尔,5.9%的流动儿童选择从来没有。  与班级其他成员交往的贫乏阻碍了城市流动儿童对班级价值的认知与理解,他们的班级认同遭遇困境。  (二)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班级成员愿意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表明其班级认同的程度比较高,相反则表明认同程度低,甚至不认同。在日常的课堂学习活动中,由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以及表达力不够强等方面的原因

5、,城市流动儿童在课堂上发言和表现的机会并不多,部分城市流动儿童甚至是作为课堂的旁观者而存在的。除了课堂学习活动,班级的其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活动等,他们的参与度也不够高,大多数时间、大多数人只是以观众的身份出现。  (三)班级归属感的缺失及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  在现代性社会中,归属感的满足是个人积极追求社会组织认同的强烈动机。对于城市流动儿童而言,班级归属感表现为其在班级中得到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研究显示,城市流动儿童在学校和班级中的归属感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除了班级归属感的缺

6、失,与班级认同危机相伴随的还有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各种情绪问题。  (四)分割的个人群组出现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组织已经成为一种绝大多数人必须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的依托。  由于一些城市流动儿童很难在班级组织中获得存在感和意义感,基于对组织认同的需要,他们会在班级中组成流动儿童的小群体,一方面以之作为个人精神的寄托所,另一方面可以以之对抗班级非流动儿童群体甚至整个班级组织。  (五)班级认同的转移  如果班级中城市流动儿童的人数比较少,甚至是一个人的时候,就难以在班级中形成个人群组。  基于联

7、系与归属的需求,城市流动儿童的组织认同会发生转移。一种情况是转移到学校内其他班级的城市流动儿童群体组织,寻求这一组织的保护,另一种情况是转移到个人身上,在他人身上寻找慰藉,这些个人可能是班级外的老乡,也可能是班级内比较好的非流动儿童朋友。  二、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城市流动儿童班级认同危机的产生,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城市流动儿童自身的问题。从外部环境看,首先源于制度的障碍。户籍、教育经费等各种制度的限制,一定意义上导致了城市流动儿童在班级组织中地位与身份的窘境。其次来自社

8、会的偏见影响。一些城市居民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存在偏见和歧视,影响了教师和非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的看法,甚至一些非流动儿童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接触流动儿童。再次是班级非流动儿童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比如一些非流动儿童歧视流动儿童的农村身份,或者因流动儿童成绩不佳影响班级声誉而厌恶流动儿童,甚至将流动儿童与问题儿童画上等号。最后是教师方面的问题。  应该说大多数教师本着职业良心对城市流动儿童还是采取了接纳的态度。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对学校招收城市流动儿童的总体态度比较积极,赞成和非常赞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