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

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

ID:27020040

大小:5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30

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_第1页
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_第2页
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_第3页
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_第4页
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学为主 以学定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重庆市万州区高龙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课题来源:2009年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4.课题负责人:朱维建5.实验时间: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需要开展“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

2、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时代呼唤教育教学改革。2、我校教学现状急需推行“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我校属于农村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生缺少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品质,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够科学。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

3、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而制约了我校学生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良性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校有相当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部分教师依然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初步探索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双学”课堂教学模式,已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3、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教学改革创造了可行条件。我校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拥有一支素质好、能力强、观念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01—04,05—07年,我校分别参加

4、了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分层导学”和“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成绩喜人,都顺利结题,其中“分层导学”荣获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现在我校还有三个区级规划课题正在进行研究,并初显成效。“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的课题研究从2008年9月已在我校就逐步在展开,此前的重点放在了课题的论证,课题组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完成了《“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研究》,《本校“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现状及对策》等一系列的前期研究工作。并在一些班级五个学科进行了研究课题的试点。相关论文在国家、市、区获奖。可以说我们实施“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研

5、究是有一定实践和理论基础的。三、课题的界定1、以学为主:就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围绕某一学习主题,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和协作性学习活动,通过发现和探究方式让学生自主建构各自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2、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和学情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指导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

6、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3、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从静态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的结构。从动态看,它是一种教学的程序。教学模式反映教学的共性、规范性,是教学实践的提炼与固化。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科学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主体的理论,特别是人的主体性的理论是本实验的哲学基础。本课题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发现为特征,最终

7、以实现学生主体综合发展为目的。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