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

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

ID:27052426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_第1页
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_第2页
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_第3页
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_第4页
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特色学科对地方院校发展的作用摘要分析了科学研究在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闻述了科研对推动传统学科改造、促进特色学科、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及增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作用,同时对加强科学研究需解决的科研目标定位,科研环境和团队精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科学研究地方院校特色学科发展  地方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一样,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为地方经济服务这三大任务。学科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亦是衡量高校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国家科教队伍的一员,地方高校更侧重于地方特色。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

2、的重要内容,它带有明确的目标和特色。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产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推动着理论和技术创新,推动高等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完成国家赋予高等院校的三大任务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正确认识科研对学科建设的关系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科学研究在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根据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对学科发展进行规范。学科是高等院校进行高级人才培养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基础,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元素。一所大学如果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科,就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产生影响,就会在社会上立足。加强学科建设就要在符

3、合高校三大任务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鉴于历史、区位、人才、经费等多方面的原因,地方高等院校有着自身一定的特色和不足。因此,她在学科建设上更应注意将自己的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来加强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并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长江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本着“支持重点、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的原则,确立了以“石油科技”、“江汉平原涝渍地开发”、“楚文化”研究为三大特色学科。也正是有了这三大学科的建设,不仅使学校在“油藏描述”、江汉平原涝渍地综合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荆州古城墙野生植物保护方面做出了重

4、要的贡献;还带动了学校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仅在2004年里,长江大学就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居湖北省属高校获奖成果数之前列。2科学研究在特色学科建设中的作用2.1为传统学科的改造增添新的动力传统学科是原有学科经过长期建设,多年发展的产物。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学科的局限性日渐突出,各种各样的矛盾会日渐尖锐。要扭转这一现象,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充实新的内容,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日益加快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形势。“农业水利土资源利用”是设在长江大

5、学农学院的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也是一个传统学科。在学科建设中,该学科人员紧紧抓住“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改造与综合开发”的科研课题,对以四湖涝渍地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出了以四湖涝渍地特征为代表的南方易涝易渍的中低产田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出“对同类型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在该项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项目承担者既充分地应用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学科的理论及相关知识,又通过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使400多万hm2次的易涝易渍的中低产田受益,产生了6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也充实了该学科的内涵,为其他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2促进相关学科共同发

6、展科学研究是学科重要的生存空间。特色学科建设需要相关学科及科学研究的参与、渗透和支持,其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众多相关学科的参与能起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知识碰撞,产生新的知识火花,产出新的科技生长点,获得新的生长空间,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学科建设。在“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的建设者积极争取并参与各种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获得了一些建设条件。该学科共主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等资助项目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大科研项目、湖北省重点攻关项目10个,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2个,研究经费达到350万元,加上日方的总援助金额

7、6.5亿日元,该学科5年间拥有的科研经费总额达到788万元。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溶入,相关学科也有人员参与,均有了较好的收获: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多项;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2部、教材4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生态学等学科也在这一系列的研究中获取了大量资料,产生了涝渍特定背景条件下的新理论及新技术。这样既支持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学科,也丰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