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肺热病》word版

《风温肺热病》word版

ID:27087608

大小:114.0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1

《风温肺热病》word版_第1页
《风温肺热病》word版_第2页
《风温肺热病》word版_第3页
《风温肺热病》word版_第4页
《风温肺热病》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温肺热病》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病史及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四季发病,以冬春多见。(2)临床表现:发病初起,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咳痰不爽、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高热烦渴、咳喘胸痛、咯痰色黄或带血丝、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3)主要体征:肺部局部叩诊可有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有湿罗音,或有支气管呼吸音。(4)主要辅助检查:肺部x线可有炎性改变;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增多。2.西医诊断标准:

2、参照2006年lO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哕音。(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邪犯肺卫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痰白、口微渴,头痛,鼻塞;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痰热壅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咳痰黄稠或咳铁锈色

3、痰,胸痛,呼吸气促,口渴烦躁,小便黄赤,伴见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4.正虚邪恋证: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腹胀,神倦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邪犯肺卫证:治法:宣肺透表,清热解毒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银花、连翘、桔梗、荆芥、麻黄、石膏(先煎)、北杏仁、甘草。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连花清瘟胶囊、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等。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推荐方药:麻杏石

4、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炙麻黄、石膏(先煎)、瓜萎皮、黄芩、浙贝母、鱼腥草、苇茎、北杏仁、桔梗、法半夏、甘草。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清开灵颗粒(胶囊、片)、蛇胆川贝液等。3.痰浊阻肺证: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茯苓、甘草。中成药:祛痰止咳冲剂、蛇胆陈皮口服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等。4.正虚邪恋证:治法:养阴益气,清散余邪推荐方药:生脉散、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六君子汤等,沙参、麦冬、党参、五味子、茯苓、白术、陈皮、青蒿、黄芩。中成药:生脉胶囊、养阴清肺丸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

5、据病情可辨证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三)其他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刮痧法、拔罐法、针刺清喘穴、经络刺激法等疗法,可配合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等设备治疗。(四)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五)护理:1.情志调护: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给予耐心的开导、热心的抚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保持心

6、情舒畅,了解治疗的过程与方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生活调护: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避免衣物潮湿;保持室内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禁止吸烟,避免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3.饮食调护: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甜腻肥厚之品。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根据l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方热病急症协作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修改、制定的《风温肺热病诊疗标准》,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总体评价: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1

7、0天内全部消失,X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吸收。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l0天内大部分消失,X线检查肺部阴影大部分吸收。好转:10天内部分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或X线有所减轻。无效:10天以上症状和体征未减轻或加重者。(二)评价方法1.疾病疗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其中对于“痰”指标包括了痰色、痰量、痰质的改变;壮热的观察指标包括了持续时间、热势、退热时间、热型改变;咳嗽的发作持续时间、咳嗽的剧烈程度;患者的主观感受;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作为参考。2.中医证候疗效评估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方法如下

8、: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